欢迎光临在职研究生招生网,为您提供专业择校&备考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清华、北大等高校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

来源: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时间:2018-01-04 10:09:41
分享到

  近期,北大、清华、人大、北理工、北师大等多所在京高校密集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引发各方关注。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记者梳理发现,各校在方案中均详尽规划布局,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呈现出三大亮点。

  亮点一:立足发展实际,建设目标清晰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学科布局与国家战略契合度不够紧密、具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数量不多、学校制度和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在这些公布的方案中,一些高校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有着清醒认识。

  为提升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启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2017年9月,“双一流”名单出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在近期各大高校公布的方案中,未来学校发展的路线图清晰可见。例如,北大方案提出,到2020年,将学校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干学科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0年,学校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48年,将学校建成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主流学科水平全面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清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北理工、北师大等高校的建设方案也都列出了“三步走”发展目标。

  亮点二:打造“学科群”,加大交叉融合

  在学科布局上,各校均加强顶层设计,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发展基础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和布局优化。

  北大提出“30+6+2”学科建设项目布局,即面向2020年,重点建设30个优势学科,推动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面向2030年,部署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等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此外,还将布局和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

  清华将重点建设建筑、土木水利、核科学技术与安全、环境、计算机等20个学科群,并建设电气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8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科,以构成合理的学科梯队。

  人大提出,将打造学科“珠峰”,建设学科“高峰”“高原”,提升一流学科整体实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其中,将着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优势学科,争取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

  北理工将重点建设高效毁伤及防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等5个学科群,并计划建设特色理科、医工融合、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发展3个学科群。

  亮点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前沿科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各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北大提出,将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并实现学生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同时,将推行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清华将全面实施本科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通过新生导引项目、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引导类课程,提升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自主性。学校还将探索建立通识教育新模式,在部分院系推广较为完整的2年期通识教育体系。

  人大将建成15门示范性新生研讨课,200门通识核心课程,100门研究性教学建设课程,80个模块400门跨学科学习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同时,还将升级10个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建设10个“本科学术拔尖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实施试点。

  此外,面向国家需求、立足国际前沿科技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也成为未来各校提升科研原创力和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清华提出,每年遴选一批重大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在量子计算、脑科学、高温超导、新材料等基础科研领域及重型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人工智能等应用研究领域开展重点部署。北理工将深化学术科研创新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并建设高效的交叉性科研大平台、大团队,聚焦前瞻性基础问题和引领性科技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 清华、北大等高校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的简单介绍,更多信息请浏览读研网(www.duyan.com.cn),如果学员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在线老师。

在职研究生
  • 在职研究生招生
  • 在职研究生招生
  • 在职研究生网
Copyright 1994-2024 北京中知易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职研究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6911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