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6年“在职研究生”改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施行统一招生制度。下面,小编就为在职人员带来2018北京林业大学软件工程在职研究生(以下都改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据在职研究生考试网了解,2018北京林业大学共招收八种在职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它们分别为:1、软件工程;2、林业工程;3、风景园林;4、林业;5、工商管理;6、公共管理;7、会计;8、旅游管理。其中,软件工程在职非全日制研究生具体招生情况如下:
2018北京林业大学软件工程( 085212)在职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专业领域概况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软件工程作为软件产业的依托学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
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国家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体培养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 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注重学科交叉,培养综合素质。可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1.软件工程技术:需求工程、软件设计、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再工程方法、软件测试技术、基于模型和逻辑推理的软件验证方法、软件工程环境与开发工具、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等。
2.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大数据处理方法、云计算中的数据处理、智能算法设计、智能数据处理平台的开发、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智能移动技术等。
3.智慧林业信息技术:智慧林业体系结构、林业物联网、RFID 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化和互操作性、管理体系和商业模式等。
(三) 招生对象
应届和往届本学科和相关其他学科的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年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四)学习年限
学制为 3 年,最长不超过 5 年(含 5 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 3 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修业年限为 5 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培养方式
1.非全日制软件工程研究生采用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授课时间可弹性选择,利用双休日、晚上或节假日等时间集中授课。
2. 采用“双课堂—两阶段”的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课堂和企业实践课堂。第一课堂(理论教学课堂)主要学习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第二课堂(企业实践课堂)着重培养实践能力。两阶段即,第一阶段,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并接受基本实验技术训练,第二阶段,到企业或导师所在地实习,进行工程、科研实践,完成工程、科研论文。
3.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统筹研究生的课程与论文、项目研究、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校外导师负责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由我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
(六) 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专业领域总学分基本要求为 36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30 学分和专业实践 6 学分。
1. 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为 30 学分,其中学位课 17 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前 2.5 学年之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注: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相应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 2 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和审核。
2. 培养环节
(1)培养计划
根据本专业领域的培养方案,在研究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 由校内导师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专业实践计划以及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学位论文研究计划须在开题报告论证之前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文献阅读与材料准备、论文开题、论文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环节做出具体安排。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均须网上填写,由校内导师网上审核通过;专业实践计划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制定。专业实践计划经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审定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存档。培养计划一旦确定,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2)开题报告
研究生须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系统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践调研和资料的收集,选择拟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撰写“北京林业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书应先获得校内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在由3-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参加的专门会议上进行论证,其中应有来自相关行业实践领域的专家,最晚于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论证通过者,在规定期限内根据考核小组评议意见对原报告修改完善,签字完毕后将开题报告提交到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并计1学分,同时导师须定期对其研究工作进行检查;论证未通过者应根据考核小组专家意见尽快修改,并在1个月内重新开题,由于主观原因逾期仍不能重新开题或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由所在学院上报研究生院批准,作肄业处理。
(3)中期考核
研究生修满本专业领域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专业实践考核通过、开题报告通过、论文相关工作过半即视为中期考核通过。由学科负责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检查工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督促研究生顺利完成论文研究和撰写工作。
(4)专业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是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第二学期开学两个月内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并积极参加校内外专业实践。研究生专业实践可在校内产学研基地和校外企业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可采取一次集中或分段软件开发项目实践的形式,累计不少于 6 个月,并填写“北京林业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
(其中专业实践报告不少于 5000 字)。专业实践报告须经校内外导师认定并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不合格者按肄业处理。凡学院审查合格及以上者,计 4 学分。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考核等)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项目技术报告、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等。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3、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具体方案及其实现的先进性、合理性、技术难度、工作量和和实际效果,以及报告的规范化程度和质量。
(2)攻读非全日制软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 2 位专家评阅,其中至少一名应为学校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答辩
委员会应由 3-5 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 2 位专家不是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完成学位论文,达到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由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可以授予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达到毕业要求,通过毕业考核的同时发放毕业证书(注明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但未达到学位申请要求,可提交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准予毕业, 毕业证上须注明学习方式(非全日制)。本学科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工作,在 CSCD(E) 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一篇论文且修满相应学分的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以上就是关于2018北京林业大学在职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去我们的官网上找客服老师咨询。
【相关文章推荐】
20所最容易考的工商管理硕士(MBA)院校大盘点
2015年美学基础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真题
如何快速高效的拿到中央财经大学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