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学期刚开始,在天津一所高校读大三的张新业发现,周围很多同学都在讨论2017年考研的事情。有的同学已经确定了目标高校,开始买参考书做准备;有的同学确定考研,还不知道考哪所高校,打算先复习公共课再定目标。
张新业也有考研的打算,正纠结着报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以及是读学硕还是专硕。“这几天都在向学长学姐咨询考研相关信息,还听了几场有关考研的讲座。”在他看来,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已经被考研占据了。
“我希望将来回家乡到事业单位工作或者留在高校当老师,但这两份理想工作都对学历有着很高要求。”面对自己向往却要求高学历的工作,张新业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他认为用人单位青睐高学历毕业生,是可以理解的,“学历应该是用人单位最好的选人标准,实用且方便。”张新业说。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数据显示,23.29%的受访者在求职或实习面试时遇到过学历歧视,42.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本科就读高校一般,希望通过读研改变“出身”。
2016年12月,刘一苇第二次参加考研,从前阵子公布的初试分数来看,她应该可以进入报考高校的复试。
刘一苇是上海一所985、211高校的2016届毕业生,她是班里为数不多的考研族,“班里的同学要么保研,要么出国,还有一部分人毕业直接工作了。”在刘一苇看来,班里同学之所以能本科毕业就顺利找到不错的工作,与毕业于985、211高校不无关系。而班里极少人考研的情形,她总结为“985、211高校学生的傲娇”。
尽管本科“出身”不低,但刘一苇还是不想本科毕业就踏上工作岗位。“我对‘工作’这个概念有点儿迷茫,考研也是想缓一缓,读书让我更有安全感。”她告诉记者,“工作什么时候都可以找,提高学历应该趁热打铁,学历是一辈子的事儿。”
刘一苇的目标是上海的一所985、211高校,“那所高校比我的本科毕业高校好很多,资源也更加丰富,去上海还可以开阔眼界。”第一次考研失利后,刘一苇依然没有打算工作,“我报考的专业很多人‘四战’‘五战’,我‘二战’不算什么,父母也很支持。”
如今,刘一苇正在准备复试,她的目标是读完硕士继续读博士,“我想留在高校里当老师,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只招博士了。”
与刘一苇本科毕业后就选择考研的情况不同,郑凯在工作近3年后,有了考研的念头。
2014年7月,郑凯从上海一所985、211高校毕业。本科毕业后,郑凯辗转上海、北京,已经换了4份工作了,现在他打算考研。“这几年过得不是很顺利,考研后会有更多可能性。”他说。
对郑凯来说,准备考研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早在2013年9月,他就备考过。“大四时自己比较迷茫,不小心‘逃’过了学校的保研宣讲会,也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期,于是决定考研。”郑凯告诉小编,备考3个多月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很想继续读书,于是选择了放弃。
“出来工作近3年了,发现这个社会还是需要高学历人才的,我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郑凯把考研目标定在比自己本科毕业高校排名更靠前的浙江大学,他也希望将来在杭州发展,“杭州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都很好,如果能拿到浙江大学的硕士学历,那就是最好的‘敲门砖’了。”
如今,郑凯边工作边复习,在他看来:“硕士在职研究生当你意识到这个学历你非要不可的时候,你就会拼尽全力去努力。”
【相关文章推荐】
委陪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你们都叫错了!它的学名是委培研究生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报考2018年北语非全日制研究生?
2018复旦数学同等学力考研考试报名时间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