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有很多很多年没有参加过考试了,英语一直跟着考辅平台的课程学习,觉得很有帮助,然后参加3月份教学中心Melody美女组织的模拟考试,分数还行,后面就没怎么复习,考试前几天背了下作文模板,国考很顺利就考过了。
经济综合内容很多,5本书,对我这样记忆力特别糟糕的人难度很大。“看书的时候啥都明白,离开书一片空白。”通过这种以记忆为主的考试是不小的挑战,就像考辅平台西方经济学串讲宋一淼老师反复说的:“太多了,你们根本背不下来”。记忆力实在太差,只能从研究分析考题上下功夫,找出高频考点,有的放矢。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
复习资料: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四版)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习题精解及历年真题解析(以下简称精解)
考辅平台上的各科精讲课和精题课
各科教材(看教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考试是考大纲内容,时间紧可以不看)
考题规律:
统计分析从2007至2017的考题,发现有一些大致的规律:
1, 精解上的习题和真题涵盖了90%以上的考题,如果能把精解背个八九不离十,肯定高分通过;
2, 计算题考点非常集中,宏观在IS-LM,微观在垄断厂商。宏观和微观计算题基本各占一半,轮流*,但各有连续2年一样的时候;
3, 论述题考题都是习题精解社经部分的,集中在社经2,4,5,7,10章,分别考了1,3,3,2,2次;
4, 货币银行学和其他学科交叉的部分经常考到,比方说同宏观交叉的货币政策,央行,通胀,利率;同国经交叉的汇率,国际金融,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特里芬难题等;
5, 选择题考点重复率比较高;
6, 名词解释范围广,和选择题考点会换着方式考。
对各科在考题中的分布和权重总结如下表,跨学科的知识点按照精解的划分:
综合考虑考点集中度和分值权重,得出细化的得分目标:计算+论述拿30分,简答20分,选择+名词解释考点比较分散争取一共拿20分,总分70分,留10分的余量。
一些心得:
计算题
计算题考点很明确,一定要理解掌握,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一定要能答出每个量的经济学含义,宏观一定要把图画出来。
宏观计算题考点:IS,LM,AD,总产出,挤出效应,均衡收入,充分就业,需求管理政策,短期均衡,长期均衡,价格调整函数,潜在产出,均衡产出,利率变动。
微观计算题考点:基本在垄断厂商,产量,价格,利润,需求价格弹性,征税影响,价格管制,限价,反垄断,消费者福利。只在2008年考过一次生产函数最优组合,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
论述题
论述题考点也很集中,把社经部分的重点论述题要点背下来,把大纲的内容看熟,一共不到10道题,20分,这个投入产出还是很可观的。
简答题
结合近期的经济热点,多看真题,记要点。
选择和名词
精解后面的历年真题一定要看,尤其选择题,重复度很高
有时间可以多看看考辅平台上的精讲课和精题课。时间紧的话,可以看各科的精题课,是对大纲习题精解和历年真题的讲解,很有帮助。可以把课程内容录成音频,上下班路上经常听听,加深记忆。
总的来说,把精解搞定,通过考试完全不是问题。祝各位将要参加国考的同学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