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在职研究生招生网,为您提供专业择校&备考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来源: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时间:2018-09-10 15:17:45
分享到

  上海戏剧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已排入系统,即日起开放网上选课,并将于9月21日关闭选课系统。

  附:

  艺术学基本问题研究

  以本人长期从事的康德和黑格尔美学和艺术理论为出发点,以本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为主,结合介绍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清理和把握西方艺术理论里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给同学们以清晰的全面的艺术理论概念,在介绍古今中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研究深度和个人观念。

  比较有特色的内容,比如关于国外关于艺术定义的争论,艺术神秘主义(国内外少见有相关研究),典型与类型(这两个概念在理论史上一直比较模糊,让人糊涂),戏剧两种趋向(依据本人在美国对文献戏剧的研究,这是完全不同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传统戏剧的一种另类概念)等。

  戏剧符号学:演出作为文字 & Performance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如何系统化的把舞台演出转化成文字表达,应当是每一位戏剧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拟开设的《戏剧符号学:演出作为文字》这门课,是以德国大学戏剧学系必修课《演出分析》(同时开课,简介附后)作为参照,结合上戏学生特点和已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前提而特别量身打造。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把戏剧符号学和演出分析有机结合,通过对戏剧符号的分类梳理与介绍,以及对所选中外戏剧演出录像的观摩,套用演出分析的方法进行练习。

  此课的目标是为了增强戏剧研究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知识学习和练习,学会和掌握舞台演出转化成语言或者文字表达的专业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包括上诉大纲所给出的11个小课题,主要通过对史料,理论资料及影像资料的导读,分析和观摩,以研讨课的方式进行。

  作业要求:参加此课的研究生需要以课堂报告的形式完成一篇课程涉及内容的作业。

  6次戏剧符号学,4次演出分析。演出分析上课时间10/11(周四),10/15(周一),10/18(周四),10/22(周一)。

  The perception, remembrance, verbalization and theoretically sound reflection of performances are core tasks of theater researchers. This seminar will introduce all of these analytical practices by inviting the seminar participants to practice them together in a protected environment and to reflect critically on their specific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s. In principle, it is assumed that these analytic practices require ongoing practice. Accordingly, the seminar is conceived as a 'exercise space' whose mission and aim is to provide expandable knowledge on how to analytically obtain insights into 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of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Indispensable parts of the exercise program are: visits of live performances, viewing of recorded performances on DVDs, the writing of performance reports, group discussions (both about performances and student texts), as well as the writing of a short performance analysis text (8-12 pages). During the course, we will watch the following performances on DVD: „NORA“ (by Ibsen); „Die Weber“ (by Hauptmann), „Die spanische Fliege“ (by Arnold & Bach, directed by Herbert Fritsch).

  戏剧理论与批评

  本课程是戏剧学通论,通过对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理论著作的讲读与讨论,让学生对戏剧的若干理论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并能够运用戏剧理论知识分析戏剧现象,对当前戏剧创作形成自己的见解。本课程以设问求解、讨论教学为主,以理论写作作为考核内容。

  戏曲剧作思维

  本课程主要通过对元杂剧、明清传奇、现当代戏曲剧作的分析,建立对戏曲剧作叙事规则的基本认识,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本课程授课方式以阅读剧本和讨论为主,小说叙事以及西方戏剧剧本的叙事发展、舞台演出对文本叙事的影响也是重要讨论内容。

  当代歌剧(音乐剧)导演与创意

  歌剧(音乐剧)是当代舞台剧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演出中更是赋予了很多现代的艺术理念。本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当代歌剧(音乐剧)的发展与舞台呈现有所了解,体会导演在音乐总谱的限制下的创意可能,以及当代歌剧(音乐剧)导演如何体现舞台行动,风格与立意。

  本课程从传统的歌剧演出与当代的歌剧(音乐剧)的舞台创作比较出发,通过《弄臣》《尼伯龙根的指环》《罗密欧与朱丽叶》《托斯卡》《卡门》《唐璜》等六部歌剧(音乐剧)在不同当代导演的多版本的呈现解读,介绍当代歌剧(音乐剧)导演过程中的整体设计,舞美设计,场面调度,舞台表演中的造型与调度等内容。导演的总谱分析,如何在音乐与歌唱表演中组织舞台行动。以及如何体现当代歌剧导演跨越时空与文化的创意。

  课堂理论教授为主,技能教学与实习观摩结合。在理论教授与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上海歌剧院(MFA实习基地)的歌剧(音乐剧)实践与观摩。

  参加该课程的同学以期末课程总结小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成绩,同时也鼓励MFA同学以完成一部现当代歌剧(音乐剧)的本专业设计创意作为期末考核。

  西方剧场性导演研究

  这门课主要聚焦西方世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对戏剧文本的剧场化探索。

  学生们将从除戏剧文本以外的另外一个重要维度—剧场交流循环系统来结构和开发文本。

  学生们将通过八周的理论和实践 逐步学习戏剧艺术在剧场维度里的7个属性:1文本预设性,2现场互动性 ,3符号审美化,4仪式游戏性,5 Visualize the human endeavor,6深度意义的开发和消解,7声音系统可被吟诵性。

  学生们将和授课老师一起运用小丑、面具、说唱表演、木偶、舞蹈肢体、哑剧、意大利假面喜剧 viewpoints ,devised theater ,即兴表演,黑衣人,声音设计,空间设计,等各种形式、格式来剧场化文本,同时Fulfill 以上所提到的7个剧场属性。

  这门课同时试图帮助学生全景式检阅西方特别是美国剧场性导演的代表人物,如:玛莎·格兰姆 Meredith Monk,伊丽莎白·乐孔特,罗伯特·威尔逊 ,Martha Clark,Bill T Johns,Mary Zimmerman, 包括德国的皮娜鲍氏,英国的彼得布鲁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剧场艺术媒介有别于其他叙事艺术媒介如:小说、电影、电视带给人类的独特感官体验和剧场艺术的核心魅力所在。

  本课程为实践加理论课。教师会指定创作文本,学生分组排练,并按时完成指定的必读书目创作要求。

  身体、声音与歌唱训练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台语言的发声的基本原理,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

  任务:让学生养成科学地发声习惯,了解呼吸与发声的基本规律,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最后每人完整地完成一首歌曲。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对舞台语言发生与歌唱有一定的爱好;

  2.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所需之各种训练。

  古希腊戏剧及古希腊神话对戏剧的影响

  了解古希腊戏剧,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是了解古希腊神话。神话,作为人类童年时期的记忆载体,不仅成为了古希腊戏剧题材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戏剧诗人诠释思想的重要依托。《古希腊戏剧及古希腊神话对戏剧的影响》将从神话入手,剖析古希腊戏剧的缘起及进程,并将以具体剧目为蓝本,陈述神话(及荷马史诗)对戏剧的影响。代表剧目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美狄亚》、《特洛亚妇女》、《鸟》、《晚餐》等。古希腊戏剧作为人类戏剧的起源,无论从哲学层面还是从美学角度,意义都十分重大。从戏剧的源头开始,探讨戏剧之精神,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地挖掘戏剧的生命力、以及戏剧存在的现实意义。《古希腊戏剧及古希腊神话对戏剧的影响》还将从《诗学》入手,并从戏剧文本里寻找卡塔西斯精神净化的途径与意义,同时介绍古代希腊与戏剧有关的精神崇拜(如:德尔菲神谕、埃莱夫西纳密仪、酒神崇拜等)。

  除课堂讲授外,还将组织、安排学生观摩多部国内外古希腊悲、喜剧的演出录像(及/或片段),以及阅读相关剧本。

  表演流派研究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戏剧与影视表导演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对相关专业领域感兴趣的研究生。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斯坦尼表演元素训练和表演美学开始,进一步探讨了瓦赫坦戈夫表导演、迈克尔·契诃夫式表演、残酷戏剧表演、质朴戏剧表演、方法派表演等体验派表演下的各分支流派,并延伸到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彼得·布鲁克、巴尔巴、谢克纳等综合性戏剧革新家的领域,直至荒诞剧表演的文化与心理机制,揭示多种表演流派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演员表演创造所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提高办法,对多个戏剧与影视作品中的表演艺术进行分析、对比与研究,探讨表演艺术与心理学哲学、生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从专业与人文等多个角度理解表演(尤其是体验派表演)的构成要素、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激发学生对表演艺术的创作欲望与研究兴趣,并促使学生对不同的戏剧影视表演做出较为深入与专业的判断与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双结合、“两不误”上,让前来听课的不同学生有机会取长补短,各有所获。让学表演的学生能对表演艺术作进一步的人文与哲学思考,让学理论研究的学生能对表演艺术进行“质”的体验与把握。

  本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分数和期末论文考查分数组成。

  中国古代视觉文化

  “中国古代视觉文化”是一门以中国古代视觉艺术发展源流为主的理论课程,课程从传世的文物出发,整理并探讨中国古代(上古至十九世纪)不同时期的思潮流派、民俗文化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讲授历史变迁中蕴含在物品之中美的观念以及从中生发的社会生活形态,牵涉到的内容主要为器物、雕塑和图像,也为其他理论和实践课程作了内容的补充。通过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和视觉艺术发展源流的内在关系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不同时期古人的衣食住行及背后的意识形态有整体意义上的认识,通过课程积累艺术史知识和增强理论功底,促进设计创作观念的丰富和视野的扩展。

  影视造型概论

  《影视造型概论》课程为人物造型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也可为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选修课。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教授学生学会辨别和鉴赏电视主持人的造型和影视剧中的大量造型,更有很多影视特效化妆造型的最新技术以及大量造型赏析,为学生将来从事影视造型设计工作开拓视野、打好理论基础。

3秒在线预约报名

在职研究生、备考辅导、论文指导在线报名预约绿码通道

*
今日已有237人预约成功

刘同学 138****2860 刚刚成功报名

王同学 131****2015 刚刚成功报名

张同学 133****4652 刚刚成功报名

李同学 135****8607 刚刚成功报名

杨同学 132****5667 刚刚成功报名

岳同学 134****6652 刚刚成功报名

梁同学 157****2950 刚刚成功报名

刘同学 189****1015 刚刚成功报名

张同学 155****4678 刚刚成功报名

邹同学 139****2907 刚刚成功报名

董同学 138****2867 刚刚成功报名

周同学 136****3602 刚刚成功报名

在职研究生
  • 在职研究生招生
  • 在职研究生招生
  • 在职研究生网
Copyright 1994-2024 北京中知易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职研究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6911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