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授权国内30所院校开展EMBA教育算起,EMBA在国内的发展已步入第二个10年。时至今日,EMBA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关起国门、几家商学院排座次,而是要和国际上一流商学院“对表”,在世界版图上找到中国商学院的准确位置。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商学院有没有趁势而上,将中国经验纳入EMBA教育?
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本土商学院是否有能力为我们的EMBA学员提供和市场同步而非滞后的教育—这一点,正是衡量商学院办学是否成功的“试纸”。
从被动“跟”到主动“走”
从10多年前制作第一份EMBA学员招生简章开始,我亲眼见证了EMBA学费涨价的过程,从最初20万元人民币上下,到如今翻一番还不够。其标价几乎和世界排名前列的商学院不相上下,但我们要问的是:我们本土商学院为EMBA学员所提供的教育品质是否也提高了一倍?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看待。有人说,国内商学院的办学已充斥泡沫。一个不争的事实是,EMBA招收学员的结构在变化。EMBA是一种特殊的学位教育,根据最初的定位,招生主要对象是高级管理人员。从目前的实际招生情况看,部分商学院为了抢生源,已经开始“降格以求”。
但也要客观地看到,从步入国内商学院教育发展的第二个10年开始,一些本土商学院提供的EMBA教育,其水准已经在逼近国际顶尖的商学院。本土商学院已经告别了“邯郸学步”的阶段,而是努力根据本土的实际主动创新,并初步具备了“走出去”办学的能力。
另一方面,本土商学院也开始收获“墙内开花墙外香”,逐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口碑和品牌。能做到这一点,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本土商学院在第一个10年的积累中完成了一次质的跨越:已经具备了“洋土结合”的创新能力:我们提供的EMBA教育不再是不接地气的舶来品,而是能够契合国内的商业生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