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导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考研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导师的能力成为了考生考察的重要指标。那么,最近几年导师对中国教育事业有哪些意义。
从2016年以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研究生导师素质能力整体提升。国家把加强导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学术的教师队伍。
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确立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研制各学科课标与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领域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层面的规范、指标、指南等近800项,让教育有标可循。
积极发展导师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占到硕士学位研究生总数的将近一半,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建成覆盖全国城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继续教育组织体系。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导师以及导师对社会的作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信息,可以去我们的官网上咨询。
【相关文章推荐】
研究生: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是什么?
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微机原理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2018年浙江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