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祖国大地,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在江西财经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邓 辉
(2021年6月23日)
亲爱的同学们:
想起四年或者三年之前,你们走进校园的时候,还是一粒粒种子。在这片青翠而湿润的校园,你们播种着自己的渴望与希冀。如今,经历了生根、发芽和长苗,所有的种子都开花,收获的果实无论是虎变、豹变还是革面之变,抑或是无变之变,一粒粒种子终于在江财校园完成了他的成长历程。此刻,你们即将奔赴祖国各地,但你们依然还是一粒粒种子,一粒粒注定要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种子。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青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如今,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望一百年前,一粒先进的种子把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在中华大地,不忘初心,历经磨难,为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的辉煌变化。看今朝,中华之崛起既是已然而然,亦是时然而然,更是应然而然,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人类历史上一粒伟大的种子对大地母亲可能作出的最伟大的回馈。
今天,我作为校长,站在这个讲台上,放眼世界文明潮流,喜看“东升西降”大势,想象着新时代一粒种子该有的最好的样子,期待你们中的每一位都能够成为立志绽放绚丽之花的种子!
一粒种子要绽放绚丽之花,首先要有绚丽之花的基因。是种子,都会向往天空,都会向上成长。是种子,就会发芽,就会开花。但是,一粒种子,如果只满足于自美其美,甚至不能接受各美其美,更谈不上美美与共,那么,在如此贫瘠的心地上不可能开出绚丽之花。一粒种子,如果只满足于让沉甸甸的果实来装饰自己,明知道不可能自己吃掉自己的果实,也不肯将它饱满的果实献给他人,那么,在如此荒芜的心田上也不可能开出绚丽之花。
我坚信,一粒种子要绽放绚丽之花,就应当具备“志存高远、永久奋斗和赤诚奉献”的高尚品质。青年作为一粒种子,只有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立下“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志,只有脱离低级趣味,不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只有拒绝平庸,始终保持健康和向上的力量,只有反对精致利己主义,把开花结果当作一粒种子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把奉献社会的累累果实当作自我价值的标尺,惟其如此,这粒高尚的种子,待到时机成熟,就一定会在阳光下探出头来,在祖国的大地上,迸发勃勃生机,绽放出“根深叶茂、枝粗果硕”的绚丽之花。
除此之外,我还希望,志在绽放绚丽之花的种子能秉承一切优秀种子成长的如下三个信条:
信条一
是种子,就应该甘当种子。
从物种的意义上看,人当然不是种子。但是,凡人皆渴望生命,生命不息欲望不止作为不歇,从生命力和意志力的意义上看,一个人就像是一粒种子,天生就有发芽、开花、结果的欲望,每时每刻,在在处处,周而复始。是的,一个人,不论走多远,哪怕穷其一生,永远都是一粒种子,到处播撒。其实,把自己看作一粒种子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自觉,我常想,一个人是不是只有始终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才算是真正把“生命”这只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上?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很早就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他是一粒寻找真正“种子”的种子,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始终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就这样,一粒种子凭着对另一粒“种子”的信念和执着,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先生终生甘当一粒种子,他以一粒种子的姿态通过探索这个世界,从而产生理解,从而达到探索自己并且利益大众的目的,这就是种子精神。同学们,我期望你们也能甘心做“一粒种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把自己的饭碗端得更牢。
信条二
是种子,就应该扎根泥土。
一粒种子,终究要落进土壤,否则就会干瘪。作为一粒种子,也许你正在为自己落在一块不起眼的土壤而烦恼。但是,恕我不够厚道,我却有点想祝贺你。在年轻的时候,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从长远看,是一种幸运。诚如苏世民所提示的,“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现实地看,一份光鲜的工作,既是实惠,也是声望。但过早或者轻易地得到一份美差,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好好把握,年轻时靠运气挣来的东西,老了会靠实力输掉。所以,请不要嫌弃眼前这份并不光鲜的工作,它让你青春的日子过得更有挑战一些,正如落进泥土的种子,因为不嫌弃泥土而免于腐烂。所以,请把自己想象得更脆弱一些,脆弱到必须将自己的根系死死地扎入这片泥土才能得以生存,正如一粒种子对天空有多渴望,对泥土就应该有多热爱。扎根,深深地扎根,是一粒种子最坚韧的使命。向下,拼命地向下,是一粒种子最艰苦的劳作。我知道,一粒幼小的种子有多么的不容易,但不要幻想泥土会同情你的处境或者听从你的意愿,因为大自然只认一条规则,那就是“唯有埋头,乃能出头”。
“埋头”意味着不能分心。在扎根的过程中,不要试图去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也不要在诱惑或者压力之下做出重大改变。“埋头”还意味着要有耐心。如果生长不如所愿,不要着急。想想野百合也有春天,再想想人行道边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许许多多不都是从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起来的吗?如果你是一粒种子,就不要为还没有结出果实而着急。
信条三
是种子,就应该和合共生。
一粒种子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和温度。青年作为一粒种子,成长路上要处理好个人成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从周遭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能量。
而欲达此目的,首先,当自立自强。想想看,谁愿意和不靠谱的人合作?自立者,人恒立之。自助者,人助之。
其次,处事当首先选择合作。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通过一系列计算机模拟、人机对抗等科学实验证明:在连续和重复博弈中,胜算最大的要素是善良和宽容。其著名的“针锋相对”(tit-for-tat)战术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在第一回合,不管对手是谁,都会默认选择合作,之后,每一回合的行动则取决于对手上一回合的表现。这一战术验证了重复博弈中老实人策略的有效性。
再次,当恪守信用。要把信用当作信仰,不仅如字面所言,始终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而且要问心无愧,决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别人,守“无言之德”。不仅在自己能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讲信用,而且在自己要失去一些重大利益的时候同样讲信用。有人说,人类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不仅要面对许多已知的未知,而且要面对大量的无知的未知,还有不知其量的不可知的无知。在风险社会,诚信显得极为重要,它可以为我们在最飘摇的环境中赢得最稳定的信用资产,是风险社会的最大压舱石。
复次,当培育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忠诚。只要可能,随时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好人,要有热情帮助别人实现梦想,要有兴趣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只有当你或多或少地成为别人意义上的种子的时候,他才是你可靠的伙伴。
最后,要避顺境之害,兴困境之利。当你处于顺境时,“达则不可一世”,必成孤家寡人;“达则兼济天下”,事所应该,也会有所增益;最难的是“达亦独善其身”,倘能做到,必能“应者云集”。当你处于困境时,“穷则一味厌世”,必陷于沉沦;“穷则独善其身”,事属本分,不增不减;最难的是“穷亦兼济天下”,倘能做到,必能“扭转乾坤”,要知道,“消除自己困境的途径通常就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信条在“信”,不信则徒具其条。以上三条,但愿能成为每一粒立志绽放绚丽之花的种子的心中的种子。
同学们,独木不成林,两粒种子,一片树林;一把种子,一片森林。过去的几年,你们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在遍布香樟的蛟桥和麦庐校园播洒爱和汗水,毕业临行之际,想必已经在这片亲爱的故土上轻轻地丢下一粒粒种子。而在你们轻轻地丢下这一粒粒种子的时候,“江财”这粒种子想必也在你们的心中瞬间生根了吧。还有,你们之间、你们和老师之间、你们和宿管之间、你们和一切有好感的人们之间,该是也默默地在彼此心间丢下不少种子吧。这么多种子,该是满满一袋了,这是一场多么盛大的丰收!少年们,“大江流昼夜,慷慨歌未央”,让我们歌唱着期待绚丽之花的尽情绽放吧,有朝一日,那必将是一场更加激动人心的盛大丰收!
同学们,听吧,少年的歌声——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Say never never give up/Like a fire”。(《少年》歌词)
同学们,今天,阳光正好,雨水正好,微风正好,一粒粒种子即将远行。我祝愿你们一路风调雨顺、阳光灿烂,也冀望你们一路风雨兼程、百折不回!我祝愿你们生活有着落,也冀望你们精神有寄托!我祝愿你们硕果累累,也冀望你们赢得尊重!
同学们,我爱你们!江财爱你们!
注:本文文字及图片均转自江西财经大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