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苏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税到渠成”暑期实践队开展“红色走读”活动
2021年7月15日,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税到渠成”暑期实践队师生赴瑞金叶坪乡开展暑期红色走读社会实践活动,开启寻访红色地标之旅。当天下午,实践队员抵达瑞金叶坪乡后实地考察了红井遗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部税务局旧址。
坚定理想信念 站稳人民立场
旧社会,瑞金沙洲坝流传着一首民谣:“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说的是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住在沙洲坝的人吃的是又脏又臭的塘水,吃了容易生病。也有人想过要挖井,可是一来穷,没人提得起头,二来又迷信,听风水先生说过,沙洲坝的龙脉是条旱龙,不能打井,打井会坏龙脉,所以更没有人敢去冒这个风险。
1933年9月,为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毛泽东便亲自寻找水源,与村里的群众、红军战士、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起挖了这口井。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敌人曾多次要填塞这口井,沙洲坝人民与敌人坚持斗争,终于将这口井完整保存了下来 。1950年对水井进行了修整,群众称之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大字,以表达对毛主席和红军的尊敬与怀念 。
红井是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如今红井享誉海内外,成为人们向往仰慕的神圣之地,甘甜的红井水滋养一代又一代人,一曲《红井水》唱遍了大江南北:“泉水清又清,领袖爱人民。泉水甜又甜咯,人民得救星……”
在红井遗址前,实践队员饮水思源,深刻感受到了原中央苏区的军民情谊。实践队员卢羽西说道:“为了使井水更加清澈,毛泽东还亲自下井底铺砂石、垫木炭。我们青年学子更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干事热情。”
练就过硬本领 投身强国伟业
随后,实践队员前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部税务局旧址参观。当时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税务局负责税收的管理征收工作 ,李六如、陈笃卿先后任局长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一成立就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土地税征收细则》等税收法令,统一了苏维埃的税收政策,取消了国民党的各种苛捐杂税,代之以统一累进税制,为新生的红色政权提供了财力支持。
在艰苦卓绝的苏区革命时期,苏区税务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一手拿枪一手收税”,涌现出许多公正无私、敢于担当、不畏牺牲的革命勇士,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家传户送的红色故事,留下了弥足珍贵,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税务人砥砺前行。
“福建汀州关税处主任黄石生在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时,始终没有吐露税款和账本的消息,甚至在游街示众时仍高呼革命口号。”在旧址的办公场所实景前,实践队员结合专业知识、所感所悟,在现场充当起了临时讲解员,为当天入馆的游客介绍“黄石生护税”的故事。
在现场聆听了税史宣讲后,当地青年干部曾川芮说道:“通过这些同学的讲述,苏区税务干部‘一手拿枪一手收税’的生动形象深入人心。在革命遗址开展税史宣讲很有必要,也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更多的地方进行宣讲,将优秀党员的精神传达给更多人。”
回首历史,追寻先辈光辉足迹。一组组图片,一件件文献,见证了苏区税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在革命战争的烈火中的诞生和成长。苏区税收的伟大实践开创了人民政权税收的先河,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红色走读活动,让我们重温红色税史、缅怀革命先烈,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生和我们一起利用好暑假期间,进行红色走读。只有亲身感受党史细节,才能在一个个鲜活而有温度的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实践队员梁旭桦说。
展望未来,赓续红色税收血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税务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崭新面貌和高昂士气,在税收改革发展征程中,勇当先锋队,争做排头兵,为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注:本文文字及图片均转载自江西财经大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