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考试要求:
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课程内容主要由沉积岩和沉积相两部分组成。 要求考生掌握沉积岩形成的基本机理、 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 碳酸盐岩和其它岩类的特征、 成因及分布; 掌握陆相、过渡相和海相组常见的相类型、相标志、相模式;掌握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重点研究岩石圈的岩石、 岩层、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三个方面。对于考生而言, 应当熟练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含构造地质学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实验技能四大方面。
考试为闭卷。根据题意答题,避免冗长答卷。名词解释简明扼要,问答题要切中要点,作图题要清楚明了。
二、 考试内容:
(一)沉积岩石学部分
1、沉积岩的概念以其基本特征;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 沉积后作用的基本类型及概念;
2、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沉积构造;
3、砾岩的概念、一般特征、成因类型及特征;砂岩的概念、一般特征、分类方法及意义;
4、火山碎屑岩的一般特征、形成方式及其特征;
5、碳酸盐岩的成分及成分分类、结构组分类型及特征、碳酸盐岩的沉积构造;
6、石灰岩的成因分类方法、 主要类型的特征及成因; 白云岩的形成机理;
7、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相标志的概念;
8、陆源碎屑岩沉积相
(1)洪积扇相的概念、 形成条件、 沉积模式及特征;
(2)河流相的概念、 类型、 沉积模式及特征;
(3)湖泊相的概念、 类型、 沉积模式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4)三角洲相的概念、 形成条件、 沉积模式及特征、 与油气的关系;
(5) 滨岸相的类型、 沉积模式及特征, 浅海陆棚相的沉积特征( 风暴沉积);
9、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及海底扇沉积模式及特征;
10、海洋碳酸盐沉积相模式: 陆表海、 陆缘海, 欧文的能量带模式、 拉波特的潮汐相带模式、 威尔逊的综合相带模式等;
(二)构造地质学部分
1、基础知识(概念、 理论)
(1)产状及不整合
面状构造的产状及其在地形地质图上的分布特征、 线状构造的产状; 不整合的概念、 类型、 成因、 识别和表现。
(2)岩石变形分析的力学基础
应力的相关概念、 平面主应力状态及主应力莫尔圆; 应变的相关概念、 岩石变形基本方式、 岩石变形阶段及其特点、 递进变形, 应变椭球体; 剪裂角分析;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 构造应力场及其表示方法。
(3)劈理和线理
劈理的结构、 分类、 地质意义和野外研究方法; 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 大型线理和线理的研究。
(4)褶皱构造
褶皱的基本要素、 褶皱闭合要素; 褶皱分类与组合; 褶皱的形成机制; 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 褶皱构造研究的基本内容。
(5)节理构造
节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节理的分类, 剪节理与张节理的特征, 节理的组合, 构造节理分布的基本规律, 节理的观测和研究, 覆盖区节理研究方法。
(6)断层构造
断层的概念和几何要素、 断层分类与组合类型、 断层形成的安德生模式、 断层的标志、 断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长断层及其主要特征;伸展构造、 重力滑动构造和底辟构造、 冲断构造、 扭动构造
2、基本技能
(1)分析水平岩层地质图及原始尖灭; 分析倾斜岩层地质图、 用间接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在地质图上求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并判断地层接触关系。
(2)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
(3)分析断层地质图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断层构造图。
(4)分析褶皱、 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编制构造纲要图、 综合分析地质图。
三、 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00 分
2.题型结构
(1)概念题(40 分)
(2)问答题(含读图、做图题) (60 分)
四、 参考书目:
《沉积学》, 姜在兴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沉积岩石学》(第三版或第四版), 朱筱敏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朱志澄,宋鸿林主编.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构造地质学教程》,陆克政主编.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戴俊生主编.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注:本文文字转载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