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1、产业组织模型(I/O模型)揭示了什么( )。(2012年,单选题)
A.企业内部条件对企业战略的决定性影响
B.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决定性影响
C.政策法规对企业战略的决定性影响
D.科学技术对企业战略的决定性影响
2、管理过程流派一直致力于研究和说明( )。(2012年、2018年,多选题)
A.管理的职能 B.如何行使管理职能
C.组织和管理的基础 D.管理研究中的方法论
E.管理的经验
3、最早提出“人际关系学说”的管理学家是( )。(2013年,单选题)
A.法约尔 B.泰罗 C.梅奥 D.韦伯
4、奠定了管理过程思想基础的是( )。(2014年,单选题)
A.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B.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D. 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
5、奠定了管理过程思想基础的是( )。(2016年,单选题)
A. 梅奥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
B.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D. 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
6、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提出的。(2019年,单选题)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韦伯
D. 梅奥
7、最早提出人际关系学说的是( )。(2020年,单选题)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
一、选择题
1、组织内部平衡是指( )。(2013年,单选题)
A.组织内部部门之间的平衡 B.组织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
C.组织内部权力的平衡 D.组织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
2、个体在企业组织中学习的特点是( )。(2013年,多选题)
A.个体的学习过程是行为过程中的学习
B.个体的学习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学习
C.组织的学习是个体学习的基础
D.个体的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
E.个体的学习主要不是理论学习
3、以下属于正式组织三要素之一的是( )。(2014年,单选题)
A.协作意愿 B. 组织制度 C. 组织结构 D. 组织形式
4、在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中,进一步制约行为的因素有( )。(2015年,多选题)
A. 目标 B. 思维方式
C. 决策 D. 知识
E. 心理力量
5、组织内部平衡是指( )。(2017年,单选题)
A. 组织内部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平衡
B. 组织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
C. 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的平衡
D. 组织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
6、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包括( )。(2020年,多选题)
A.信息沟通
B.协作意愿
C.组织结构
D.共同目标
E.制度规范
答案:ABD
二、名词解释
1、正式组织(2012年、2017年)
2、非正式组织(2013年)
三、简答题
1、简述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2014年)
2、简述管理概念的基本点。(2015年)
3、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2019年)
4、管理概念的基本点。(2020年)
第三章 企业和企业制度
一、选择题
1、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有( )。(2014年,单选题)
A. 资本证券化 B. 有限责任制
C.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 D. 实行事业部制
E. 公司账目公开
第四章 决策
一、选择题
1、决策过程包含的阶段有( )。(2017年,单选题)
A. 收集信息阶段
B. 决策阶段
C. 拟定计划阶段
D. 选定方案阶段
E. 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
2、对新颖的、例外问题做出的决策是( )。(2019年,单选题)
A. 程序化决策
B. 非程序化决策
C. 满意决策
D. 理性决策
二、简答题
1、简述决策的过程。(2013年)
三、论述题
1、试述决策的过程。(2018年)
第六章 组织
一、选择题
1、“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所指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2011年,单选题)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2、制度规范的特点有( )。(2011年,多选题)
A.权威性 B.系统性
C.科学性 D.无差别性 E.借助强制力
3、有企业“宪法”之称的制度规范是( )。(2012年、2018年,单选题)
A.管理制度 B.企业基本制度
C.个人行为规范 D.技术规范
4、“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所致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2016年,单选题)
A. 直线制
B. 直线职能制
C. 事业部制
D. 矩阵制
5、制度规范包括( )。(2019年,多选题)
A. 企业基本制度
B. 管理制度
C. 业务规范
D. 技术规范
E. 安全管理制度
二、名词解释
1、管理幅度(2011年、2019年)
2、组织结构(2016年)
三、简答题
1、简述直线职能制的特点。(2011年)
2、简述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2012年)
3、简述矩阵制的优点。(2016年)
4、简述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2017年)
四、论述题
1、论述制度规范的特点。(2014年)
2、请说明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2015年、2019年)
3、论述直线职能制特点。(2017年)
4、论述信息沟通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有哪些要求。(2020年)
第七章 人员配置
一、论述题
1、试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2012年、2016年)
2、试论实践中锻炼和培养管理人员的方法。(2013年)
第八章 激励
一、选择题
1、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法是( )。(2011年,单选题)
A.正强化 B.消退 C.负强化 D.规避
2、提出期望理论的著名管理学家是( )。(2012年、2018年,单选题)
A.亚当斯 B.斯金纳 C.弗鲁姆 D.马斯洛
3、权衡激励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 )提出的公平理论。(2015年,单选题)
A. 斯金纳 B. 弗鲁姆 C. 亚当斯 D. 马斯洛
4、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法是( )。(2017年,单选题)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规避
5、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行性的强化方法是( )
A.正强化 B.消退 C.负强化 D.规避
二、名词解释
1、动机(2014年)
2、激励(2020年)
三、简答题
1、简述强化激励的方法。(2018年)
四、论述题
1、试论强化激励的方法。(2011年)
第九章 领导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正式沟通的优点的是( )。(2015年,单选题)
A. 沟通效果好
B. 约束力强
C. 沟通速度快
D. 易于保密
2、领导方式的类型有( )。(2016年,多选题)
A. 集权型
B. 民主型
C. 控制型
D. 关系型
E. 兼备型
二、名词解释
1、沟通(2018年)
第十章 组织文化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2015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一、选择题
1、B 2、AB 3、C 4、B 5、B 6、C 7、D
第二章 组织管理原理
一、选择题
1、 B 2、ADE 3、A 4、ABD 5、B 6、ABD
二、名词解释
1、答: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1)内容是人的行为。(2)本质特征是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3)是个人行为在方法、时间、质和量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
2、答:非正式组织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三、简答题
1、答: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有:
一是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在行为过程中的学习,即在实践中学。组织中的学习不同于学校中的学习,它是一种经历、经验的学习。
二是学习的模仿性质。个体的学习最初往往是一种模仿过程。
三是它有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一定时期的学习过程的积累,个体会形成稳定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2、答: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协调行为。管理概念建立在组织理论基础之上,管理的必要性来自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管理的基本点包括:
(1)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
组织作为一个行为的系统,其内部的行为包括两大类型①主要从事各种具体操作活动的操作行为;②不从事具体业务操作,专门对各种操作行为起协调作用的一般性协调行为,即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综合以及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不存在管理。
(2)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集体协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矛盾和不平衡。矛盾,对立,不平衡是组织管理面对的基本事实。管理的实质在于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3)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
管理协调不是简单的调和或无原则的妥协,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协调,是以组织目标为协调出发点,依据和标准的有目的协调行为。
(4)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标战略决策,调整,转化,实现过程的行为,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是一种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
3、答: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1)协作意愿。协作意愿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一般来说,协作意愿的强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
(2)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任何正式组织都有共同目标,组织的共同目标不仅要得到组织成员的理解,还要被成员接受,才能对其行为起指导作用,成为激励的力量。
(3)信息沟通。协作意愿和共同目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联结起来,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
4、解答同上第2题
第三章 企业和企业制度
一、选择题
1、ABCE
第四章 决策
一、选择题
1、ACDE 2、B
二、简答题
1、答:决策过程包含四个阶段;
(1)搜集信息阶段。搜集组织所处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以便为拟订和选择计划提供依据。
(2)拟订计划阶段。以组织所需解决的问题为目标。
(3)选定方案阶段。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4)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
决策过程还可以细分为更为具体的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效果等八个阶段。
从这些阶段和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贯穿于全部管理活动的始终,贯穿于管理的各种职能之中。
三、论述题
1、答:狭义来说,决策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广义来说,决策还包括在作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决策是人们为了迖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的有限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决策过程包含以下四个阶段。
(1) 收集信息阶段。
收集组织所处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同时对组织内部的有关信息也要收集并加以分析,以便为拟定和选择计划提供依据。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探查环境,寻求决策的条件,可以称之为“信息活动”。
(2) 拟订计划阶段。
以组织所需解决的问题为目标,依据第一阶段所收集到的信息,拟定出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设计、制订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可以成职位“设计活动”。
(3) 选定方案阶段。
根据当时的情況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各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抉择活动”。
(4)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
对已作出的抉择进行评价,可以称之为“审查活动”。
决策过程还可以细分为更为具体的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效果等八个阶段。从这些阶段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贯穿于全部管理活动的始终,贯穿于管理的各种职能之中。
第六章 组织
1、D 2、ABCDE 3、B 4、C 5、ABCD
二、名词解释
1、答:每一个管理者能直接有效协调下属的人数的限度,就是管理幅度。
2、答:组织结构是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各种分工和协调的形成的系统。它可以平衡企业组织内专业化与整体性两方面的要求,运用集权和分权的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和控制。因此,组织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分工和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具体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和分公司。
三、简答题
1、答: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的特点:
(1)厂长和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2)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责向上级的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实施指导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了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
2、答: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与传统的以非正式权威为主进行的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优越性:
(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制度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2)理性精神与合理化精神的体现。是理性分析研究制定制度的基础,并给每项工作确定了清楚的、全面的、明确的职权和责任,从而使组织运转和个人行为尽可能少地依赖个人。
(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细,层次多,更需要高度的统一,需要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一致,从不同的侧面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
显然,制度化管理也并非十全十美,它缺乏人性。但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要优越得多,先进得多。现代企业组织的生命力,就是通过制度化管理维持的。
3、答:矩阵制是有纵横两个管理系统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一个是为完成任务临时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构成矩阵。矩阵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其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小组成员既要服从小组负责人的指挥,又要受原所在部门的领导的指挥,这就突破了一个职工只受一个直接上级领导的传统管理规则。矩阵制结构的优点包括:
(1)有利于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2)能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
(3)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多种工作的开展,解决了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与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性的工作执行变得不再困难;
(4)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
4、答:(一)合法性。企业管理制度所规定的管理权限、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不能超越企业自身的职权范围;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遵守国家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税费征管等方面的强制性法律规范。
(二)统一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内部立法”,应呈现统一规范的特点。
(三)协调一致。企业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必须协调一致、衔接有序。企业拟定的规章制度不能与已颁布的规章制度重复或相互矛盾,不同的规章制度对同一事项的表述、同一行为的规范应表述一致。
(四)便于实际操作。企业管理制度要有可操作性,便于理解和执行。一是力求切实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反映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在规律;二是在内容上要重视责任的落实,明确管理、执行督促检查的主体,明确具体的考核、奖惩措施;三是要定期清理汇编,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及时修改补充,确保规章制度的全部规范都处于有效执行的状态。
四、论述题
1、答: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属于管理体系和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合理组织集体协作行为,规范个人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维系企业组织正常运转的手段,是组织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特点如下:
(1)权威性。
制度规范一经形成,确定下来,所有成员都必须执行,违反规定要受到必要的惩罚。制度规范是企业当中的“法”。
(2)系统性。
企业组织中各方面,各层次均有完整配套,具体严密的制度规范。它们相互具有内在一致性,互相衔接和补充,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
(3)科学性。
制度规范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它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成熟,合理的一面。
(4)无差别性。
制度规范作为一种带有法规性质的管理手段,具有无差别性特点。它不对具体情况和具体人分别对待,在规范约束范围内一律对待,没有变通的余地,往往以成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明确的,是非分明的特征。
(5)借助强制力。
制度作为现实地约束和规定组织中活动和行为的管理手段,需要借助强制力。强制力是制度发挥作用的力量,没有强制力的制度规范,只是一纸空文。在企业组织中,强制力主要表现在行政处分,降职降薪,开除等惩罚措施上。
(6)稳定性。
管理制度往往都是在长期管理实践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提炼上升形成的理性准则。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的内在要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条件未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一般不作改动。只有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才作相应调整。稳定性也是维持权威性的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唯其稳定,才能现实地发挥制约作用。频繁变动的制度不易贯彻执行,更难巩固。
2、答: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
(1)直线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优点包括:a.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b.责权关系明确; c.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d.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但这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量会超过个人能力所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2)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① 优点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因此,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人员决策。所以,它是一种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现代企业中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
② 缺点
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职能部门也将会随之增多,于是,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另外,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必须向厂长(经理)请示汇报,使其往往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完善协调制度等改良措施都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时,企业组织结构改革就会倾向于更多的分权。
(3)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调整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大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① 优点
a.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b.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框框,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c.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d.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② 缺点
a.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
b.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4)矩阵制
矩阵制结构由横纵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即构成矩阵。矩阵制结构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小组成员既要服从小组负责人的指挥,又要受原所在部门的领导,这就突破了一个员工只受一个直接上级领导的传统管理原则。
① 优点
a.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b.能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
c.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性工作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
d.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
② 缺点
a.组织关系比较复杂,一旦小组与部门发生矛盾,小组成员的工作就会左右为难;
b.有些小组成员可能会被原有工作分散精力,受临时工作观念影响。
(5)子公司和分公司。
①子公司
子公司是指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子公司并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它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限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上,母公司通过股权对子公司的经营方向和主要负责人的任免等进行控制。
②分公司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分公司没有自己独立的名称,只在母公司的名称后加上“某某分公司”的字样,没有独立的章程和董事会,也没有独立的资产负债表,其全部资产是母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如果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母公司必须以其财产对分公司的债务负责,这是分公司与子公司的根本区别所在,因为子公司负债或破产,都有其所拥有的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母公司除了股份受损失外,不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分公司可以在母公司授权下,以母公司的名义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3、答: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现实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个组织形态,它把直线制结构与职能制结构结合起 来,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领导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它的特点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 领导者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职能参谋部门拟订的计划、方案以及有关指令,由直线主管批准下达。职能部门参谋只起业务指导作用,无权直接下达命令,各级行政 领导人实行逐级负责,实行高度集权。它的优点如下:
(1)把直线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保持统一指挥,又能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2)分工精细,责任清楚,各部门仅对自己应做的工作负责,效率较高;
(3)组织稳定性较高,在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易于发挥组织的集团效率。它的缺点如下:
(1)部门间缺乏信息交流,不利于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
(2)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参谋部门)之间目标不易统一,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信息传递路线较长,矛盾较多,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大;
(3)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才;
(4)系统刚性大,适应性差,容易因循守旧,对新情况不易及时做出反应。
4、答:
信息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如果说组织结构是组织的骨骼系统,那么信息系统就是组织的神经系统。信息沟通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明确沟通渠道和线路,必须通过每个组织成员。
2)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信息传递要借助于载体传递,易造成信息传递的失真,引起误解,信息传递路线越长,失真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信息沟通的渠道要尽可能地短捷、高效。
3)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不论是上传还是下达,都应经过信息联系的每一个层次,不能随意越过。
4)要在信息联系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根据组织工作的需要,必要时可配置专门机构和人员,协助管理人员承担此项工作。
5)保持信息联系的连续性。这要求组织设计把重点放在职位上,而不能放在个人上,即要因事择人,而非因人设岗。
6)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共同工作会使人们形成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沟通正式组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所以,组织结构设计必须尊重非正式组织及其沟通方式。
第七章 人员配置
一、论述题
1、答: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指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素养和能力。一般而言,一个卓有成效的企业领导者应具备如下素质:
1)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企业管理是组织、引导和影响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专业性工作。胜任这一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影响他人的愿望并能从管理工作中获得乐趣、得到满足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2)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管理人员能否有效的调动和激发他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决定于企业组织赋予管理者个人的职权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影响力。管理者只有具备能对他人起到榜样作用的道德品质修养,才能赢得被管理者的尊敬和信赖,从而提高管理工作。
3)组织协调能力。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企业组织中,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合理调配人员、部署工作任务、调节工作进程,将计划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促进生产经营过程连续有序地稳定进行。管理人员还应该善于协调工作群体内部各成员间及各部门内各个工作群体的关系,鼓励员工和群体发挥合作精神,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气氛,同时要善于处理企业与外界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妥善调节矛盾,避免冲突和纠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能力。管理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来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之所在,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处理技巧,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决策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要善于在全面收集、整合信息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大胆拍板,从各种备选方案中果断地抉择最优方案,并将决策方案付诸实施。
5)专业技术能力。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处理专门业务技术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业问题的分析研究,能熟练运用专用工具和方法等。
2、答: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锻炼是培养管理人员的基本途径。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有计划的提升。这是对准备提升的管理人员制定分步骤的提升计划,按计划由低到高相继经过若干管理职位的锻炼来培养管理人员的方法。
(2)职务轮换。这是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管理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全面培养管理人员能力的方法。
(3)委以助手职务。即安排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担任部门或企业领导者的助手,使其在较高的管理层次上全面接触和了解各项管理工作,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同时直接接受主管领导的言传身教,并通过授权参与某些高层管理工作。这是培养企业主管人员的一种常用方法。
(4)临时提升。当因某种原因出现管理职务暂时空缺时,临时指定有关人员代理相应职务,也是培养管理人员的方法之一。
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严格的素质要求,而且需要系统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第八章 激励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C
二、名词解释
1、答: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2、答: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前进的作用。其功能在:有利于激发和调用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内部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协调统一。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
三、简答题
1、答:组织在对员工采用强化激励模式时,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属于正强化的有:表扬、奖励、提薪、提升等。
2)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段。负强化包括批评、惩罚、降职降薪等。
3)消退。对行为不施以任何刺激,任其反应频率逐渐降低甚至自然消失。
以上强化方法在实施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连续强化、定期强化、随机强化。
四、论述题
1、答:组织在对员工采用强化激励模式时,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属于正强化的有:表扬、奖励、提薪、提升等。
2)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段。负强化包括批评、惩罚、降职降薪等。
3)消退。对行为不施以任何刺激,任其反应频率逐渐降低甚至自然消失。
以上强化方法在实施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连续强化、定期强化、随机强化。
第九章 领导
一、选择题
1、C 2、ABDE
二、名词解释
1、答: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与群体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感与互通信息的过程。管理上的沟通主要关注人际沟通和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这是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七个环节:1.沟通主体,即信息的发出者或来源;2.信息,连接各个部分;3.编码,指主体采取某种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内容;4.媒体,即沟通渠道;5.解码,指客体对接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解释、理解;6.沟通的客体,即信息的接收者;7.反馈。
第十章 组织文化
一、名词解释
1、答: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行为准则等共同组成的系统,影响着企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一种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