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上所指的倾销应包括( )。
①产品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销售
②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③低价销售是长期持续的
④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三元悖论的不可能三角,三角的每一边所分别代表( )三种政策。
A. 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完全的金融一体化
B. 独立的货币政策、国际收支均衡、完全的金融一体化
C. 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国际收支均衡
D. 汇率稳定制、完全的金融一体化、国际收支均衡
3、根据 H-O 模型,国际贸易的结果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率___________,出现要素价格___________趋势。
A. 差异缩小/均等化
B. 不变/不变
C. 差异缩小/不变
D. 不变/均等化
4、( )认为汇率的变动和决定所依据的是人们各自对外汇的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
A. 国际借贷说
B. 购买力平价说
C. 汇兑心理说
D. 利息平价说
5、贸易创造的含义是指( )。
A. 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国外的过程和现象
B. 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C. 产品从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内生产转向较高成本的国外的过程和现象
D. 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高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低成本过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6、米德冲突是指( )
A. 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
B. 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个政策工具。
C. 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追求内外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D. 在某些情况下,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追求内外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7、( )属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A. 战略政策贸易理论 B. 产业内贸易理论
C. 比较优势理论 D. 贸易扭曲理论
8、根据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进入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的标准是( )。
A. 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
B. 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50%
C. 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3%,外贸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10%
D. 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不超过5%,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
9、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捐赠者对我国组织或个人的捐赠应列入________。
A.资本账户 B.经常账户 C.金融账户 D.错误与遗漏
10、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________。
A.关税壁垒措施 B.非关税壁垒措施
C.自由贸易措施 D.与贸易政策无关的措施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关税同盟
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3、哈罗德多马模型
4、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5、一价定律
6、国际收支失衡
7、贸易乘数
8、里昂惕夫反论
三、计算题(共16分)
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用图形解释三元悖论
2、简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解析】倾销的法律定义通常以《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规定为依据,即指出口商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法律上所指倾销有三个构成条件: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②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③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A
【解析】不可能三角定律(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主要内容如下:三角的每一边都表示一种政策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实践操作中指固定汇率)以及完全的金融一体化,政策各有其吸引力。
3、A
【解析】根据H-O模型,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与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C
5、A
【解析】贸易创造是指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6、C
【解析】米德冲突是指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为避免米德冲突,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既满足所谓的丁伯根法则;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种政策工具,那么为解决米德冲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种政策工具必须配合。
7、C
【解析】见大纲353-355页,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政策贸易理论,贸易扭曲理论。
8、A
【解析】根据欧元区稳定和增长协议,区内各国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并且把降低财政赤字作为目标。同时,各成员国必须将国债/GDP占比保持在60%以下。上述两条也是其他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必须达到的重要标准。
9、C
【解析】国际捐款在国际收支表中应列为金融账户。
10、B
【解析】进口配额分析属于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答:指结成同盟的成员国之间互相降低甚至免除关税,成员国之间甚至整个关税同盟的福利会变好,对外则实行统一或逐步统一的关税,关税收入按比例进行分配。
2、答:贸易转移,产品过去进口自较低成本过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3、答:经济学家哈罗德与多马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假定以v来表示资本-产量比,s表示储蓄率,则经济增长率G=s/v,即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呈正比,与资本-产出比呈反比。
4、答:同一产业是指生产的产品投入要素相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产品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同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存在着差异,如质量,性能,规格,商标,牌号,设计,款式等不同,甚至每一种产品在其中每一方面存在细微差别。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都会产生国际贸易。
5、答: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这个定律在经济中市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6、答: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得分点:经常、资本、金融)
7、答: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是贸易变动与产出变动比值。(得分点:外贸、国民收入与就业,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8、答: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低于进口替代产品),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美国是通过对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这一结论与主流的H-O模型相悖,被称为里昂惕夫反论。(得分点:美国,劳动密集型)
三、计算题(共16分)
1、答:贸易乘数研究了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从总需求角度有:Y=C+I+G+X
从总供给角度有:Y=C+S+T+M;
令T=G,变换:C+I+X=C+S+M I+X =S+M
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则有dI+dX=dS+dM变形后dI+dX=(dS/dY+dM/dY)dY
整理dY=(dI+dX)×[1/(dS/dY+dM/dY)]
若令dS=dI=0
则有dY/dX=l/(dM/dY),即为贸易乘数。
(得分点:假设财政收支平衡和储蓄投资完全转化,通过总供需均衡等式求全微分,变形后整理出贸易变动与产出变动比值。)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其中,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国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指一国是否具有利用货币政策影响其产出和就业的能力;汇率的稳定性是指保护本国汇率免受投机性,货币危机等的冲击,从而保持汇率稳定;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即不限制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
“三元悖论”原则可以用图像来直观表示。“三元悖论”是指图中心位置的灰色三角形,即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如果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则没有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则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如果要使得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兼得, 则必须实行资本管制。也就是在灰色三角形中,三个角点只能三选二。
2、答:所有权优势理论:所有权优势理论是发生国际投资的必要条件,指一国企业拥有或是能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特点优势。其中包括:
(1)技术优势。即国际企业向外投资应具有的生产决窍、销售技巧和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向外扩张,这实际上是一种垄断优势;
(3)组织管理能力。大公司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企业家才能,能在向外扩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4)金融与货币优势。大公司往往有较好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从而在直接投资中发挥优势。
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是为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其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而保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其条件包括:
(1)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2)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3)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指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它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即东道国的有利因素;和间接区位优势,即投资国的不利因素。形成区位优势的三个条件:
(1)劳动力成本。一般直接投资总把目标放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以寻求成本优势;
(2)市场潜力。即东道国的市场必须能够让国际企业进入,并具有足够的发展规模;
(3)贸易壁垒。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是国际企业选择出口抑或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
(4)政府政策。是直接投资国家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
(得分点:所有权理论:技术、规模、组织管理、金融货币优势;内部化优势:费用、不确定性、产品使用;区位优势:劳动力、市场潜力、贸易壁垒、政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