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院校对待各专业的硕士论文答辩都非常严格、认真,因此想要顺利毕业的话,论文本身的质量是肯定要过关的。而对于教育硕士论文来说,在答辩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但其实也是事先了解过后可以解决的,所以如果是正在准备写论文的教育学专业的同学,不妨了解一下。
一、理论选取的问题
不少同学都在论文的标题上写着“基于……理论的……实践研究”,并且正文还有一章是关于“理论依据”的。这反映出作者想在论文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准。但是,在实际的论文撰写过程中,这些理论常常与作者的行为和实践相去甚远,或者根本没有联系。这种情形,有三种。
一是没有完全了解理论,“因必有,皆有之”。经常会拿一些“大路货”的理论来举例,比如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需要层次论,脑科学,然而往往写出来都是些空洞的理论,而不是用来做实验的。
二是理论联系不强。例如,一个学生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了“图式理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具体地说明“图式理论”是怎样被运用和关照的。一般而言,一种教学理论应当与某些教学原理相适应,并能与实际相联系。但是,许多教育硕士论文并未涉及到这一原理。客服链接 <<<优秀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点击读研教育在线名师咨询
三是缺乏关于该理论适用范围的探讨。一般说来,每一种教育理论都有其具体的应用目标和情况。如果是泛泛地一概而论,那么写作时就毫无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特定的理论肯定是有限度的。在这篇论文中,只要找出一些不足之处,就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篇论文的理解之深。但是,几乎没有学生会提及这个限制。
教育硕士的毕业条件之一就是要具备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但很明显,这种需求在论文中的体现并不充分。
二、问题、原因与对策的问题
用“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来写教育硕士论文是很普遍的,但是,这样的写作方法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问题并非以经验为基础,而是凭空想、凭经验、凭直觉。有些论文是做了调查,但是调查的结果都是“现状”,而对问题的提炼和分析完全是靠直觉,与调查无关。
二是,理由并非直接的理由,牵强附会,甚至有些似是而非。例如,一些大学生在调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时,提出了“农民工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农民工家长的文化素质低、经济压力大”等问题。当然,后者很有可能是因为前者。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有:“农民工子女教育在农村家庭中的作用还不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抱太高的期待。”
三是,对策不是对策,要重新解释理由。例如前面提到的“提高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本文提出的对策。这一应对措施实际上是另外一种观点,即“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水平低,经济压力大”。另外,教育硕士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必然与教育、学校、老师相关,并可能影响到学校与老师。而上述对策就相当于说空话,由于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变化,是学校和老师无法做到的。客服链接 <<<硕士论文答辩流程是怎样的?点击读研教育在线名师咨询
四是,有理由,有办法,却又分不清。这与作者对研究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分析不够透彻有关。一些学生将自己能想到的问题、原因、对策,统统堆在一起。初看这是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但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篇论文没有任何的逻辑可言。
这两个关于教育硕士论文的问题,是很多同学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没有意识到的,而如果到了答辩的环节才被指出,那么很显然答辩的成绩不会太理想。因此,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就要特别留心这两个问题,及时地加以修改,提高论文的整体质量。更多关于研究生论文的问题,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名师。读研教育拥有多年研究生论文服务经验,我们的老师会帮助大家解决各种研究生论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