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同一相关问题的阐述,缺乏前后统筹,出现实质性差别,让读者疑惑不解
教材第一章——秘书的社会角色在阐述“秘书角色的定义”时写道,“传统的秘书概念认为:‘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机关、领导者个人处理日常事务,并做好服务的一种有一定职务的职业人员,它是一个行政职位。”“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加入WTO的客观要求,企业秘书活动、商务秘书活动、涉外秘书活动以及私人秘书活动日益成为秘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若只重视行政秘书的研究,必将使秘书学缺少时代意义和现代色彩”。而教材第三章——秘书的特殊能力在阐述“秘书的能力结构”时又如此表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秘书的角色变化得很快,他们不再是打字员或是办事员。这个变化表明了秘书开始被归入行政管理工作范畴。”显然,善于思考然而缺乏相应社会生活经历的读者,很容易受前面“传统秘书概念”中“行政职位”观念的影响,对第三章的上述内容产生疑问:“传统”的“有一定职务”的“行政职位”如何变成了“过去”“几十年”的“打字员或是办事员”?“有一定职务”的“行政职位”岂能不“归入行政管理工作范畴”?尽管前后的语言环境不同,“行政”意义有别,可“行政职位”与“打字员或是办事员”毕竟都涉及了秘书的社会角色,只是一个直白、一个隐含而已。而“传统”与“过去”在表达历史时期概念时效果又大致相同,于是,读者据此产生上述联想与思考以致疑惑不解便成为非常自然之事。因此,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前后相关内容的紧密照应,避免读者产生此类不必要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