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战略
现代企业的运行,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外部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物资,为了以尽可能低的支出取得完全符合需要的物资,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必须考虑是自己生产还是即时购买(Spot Purchase)或以长期合同(Long-term Contracts)形式购买?以及如何选择供货企业和最优库存规模的确定等等。
企业一般在下述情况下可予考虑自己生产:(1)与资源供应企业合作或协调不方便,如距离过远、运输不方便等;(2)企业所需物资量大,规格统一,自己生产成本低于购买价格;(3)资源供应企业不能满足本企业的某些要求,或者是没有可靠的供应企业;(4)对原材料的供应需要加强控制。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原材料需要量全部由自己投资建厂生产,实行纵向一体化,从而使企业得到可靠的原材料供应;二是企业自己生产一部分,为的是在外部供货商供应中断时起缓冲作用。
但是,如果有可靠的供应企业的话,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外界的力量,尽可能不要建成万事不求人的“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这样可以减轻企业的管理负担,使主要领导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经营机会上,使企业在经营上比较灵活有效。
供货企业的选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在一家企业购买;另一种是分散在各个企业购买。选择供货企业的战略是:把这两种做法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各自的长处而避免各自的短处。具体说来就是集中从一家原材料供应企业手中购买需要的70~80%,以期得到各种优惠;剩余部分则分别向另外几家供应企业购买,以期减少集中购买的风险。同时也能建立经济联系,为今后扩大采购打下基础。这样做对主要原材料的供应企业产生一种压力,一旦它在质量、价格或服务方面出现问题,买方就可随时转向别的供应企业。所以,成功企业往往有一条经营诀窍:所要采购的每一种商品,原则上都要有两个以上的供货厂商,这样可以引起供货厂商之间在价格和服务上的竞争,并可分散因供应厂商发生某种事故所造成的危险。
采购战略的第三个方面体现在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一个企业库存量的大小,须视主客观的情况而定,一般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企业必须储备足够的物资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应密切配合,当产品畅销时,应大量进货;而当市场变化、产品销量减少时,则应减少库存;在原材料供不应求时,就增加库存量来保护自己,避免产生中断;而当原材料供应不紧张时,应尽量减少库存。国外一些库存管理较好的企业,一般库存量很少,有的甚至达到零库存,由供应商按时按量直接把原材料送到车间。(2)原材料市场价格。估计价格要上涨,库存量应上升到正常水平,尽最大可能提前购买未来所需要的物资;而在价格下跌时期,则应降低库存水平,甚至需冒影响正常生产的风险。(3)库存量的大小还要受到储备资金的利息、保管成本、库存损耗、订购费用等因素的制约。
财务战略
资金是企业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每个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资源。企业在进行投入—转换—产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有一股资金流,企业要用资金购置设备,购买材料,发放工资,支付销售与管理费用。因此,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内容。企业财务战略,包括投资战略(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现有资金)和筹资战略(确定企业经营所需资金的数量、来源和筹集的方式)。
企业投资战略主要明确企业在战略期间的投资总方向、各种投资的总规模、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要求、投资效益的评价标准以及实现投资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
最为重要的企业投资战略是资金(或资产)配置战略。资产配置就是将所要投资的资金在各大类资产中进行分配,它是现代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首先要碰到的问题。资产配置从本质上讲是在股票、债券等几大类资产间分配资金,因此其方式和过程同一般的投资决策过程相似,要经历资产收益的预期过程、估计投资者的效用函数、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等环节,只是其投资对象是几个大类的资产而已。
关于对各大类资产收益的预期过程,首先需要了解整个资本市场的环境,如国际经济形势、国民生产总值、国家经济增长情况、通货膨胀、利率变化、汇率变动、经济周期波动等。其次需要运用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对资本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第三是得出对各大类资产收益、风险与相关关系的预期。关于对投资者效用函数的估计过程,首先是了解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财富净值、风险偏好等情况;其次是对影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及效用函数形状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三是得出对投资者效用函数的估计。最后,是根据前面的对各大类资产收益情况的预期和对投资者效用函数的估计,对最终的各大类资产的组合进行的最优化选择,最终得到资产配置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衍生金融工具在资产配置中的运用。运用金融期货、互换、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能更加有效地构造适合于投资者偏好的资产配置状态。例如,通过买卖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能够达到与买卖实际资产同样的资产配置目的,但却更加富有效率。
企业筹资战略是企业为满足财务个体的资金需求,从特定渠道,运用一定方式获取资金的经济行为。企业筹资战略主要明确企业在筹资指导思想、合理的筹资总规模目标、优化的资本结构和所采用的筹资主渠道和方式,以及实现筹资战略目标等方面的主要对策。企业筹资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筹资战略主体以预先制定的筹资战略来指导整个筹资管理活动,并使筹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全过程。
制定企业筹资战略的原则:(1)以满足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求作为资金筹集的数量目标。为投资而筹资,投资项目应确实必要、有利,投资方案应真正技术先进、经济可行。(2)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争取资金来源的基础。(3)贷款利率的高低是筹资的主要标准。企业筹集的资金绝大部分要支付使用报酬,尤其是以各种贷款为主要来源的投资必须按期付息,必须选择利率低的筹资对象。(4)要认真考虑资金的用途和资金提供者的权利。
人才战略
运作一个企业最主要的是人才,因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都是要靠人去掌握,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极大。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一批一流的人才,就会产生出一些出类拔萃的第一流领导,从而生产出称霸市场的一流产品,最后获得第一流的经营业绩。企业一定要把人才开发放在突出的地位,制订合理的人才开发战略。
人才战略设计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合理激励制度。具体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工作动机。动机代表了个人欲望的追求,一个有强烈动机的人会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且抱有积极的工作精神。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之间虽无绝对的关系,但大致的结论是:持积极工作态度的员工多为高效率者,而消极工作态度的员工多为低效率的工作者。因此,企业要提高员工士气及其工作兴趣和对管理者配合的积极性,激发工作动机实为首要的课题。(2)提高薪酬待遇。薪酬的多寡,时常代表个人地位的高低或工作成绩的优劣,所以管理者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订出较高的薪酬标准,提高薪酬的基数,颁发工作奖金,以振奋人心。此外,薪酬标准的核算是否公平,对工作情绪的影响也很大。所以,主管要考虑各方面的资料,以作科学化、公平化的考核,达到同工同酬的原则,并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拉近上下的差距,免得招致部分员工的不满情绪,抵销原来的工作成果。(3)健全升迁制度。职务高低影响个人工作情绪与态度,这是非常明显的。一般而言,担任管理层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满意的程度,比一般事务人员要高。合理的人力资源制度,除甄试合格人员以吸收新进人才外,应设置一定升迁标准及优先次序,建立由下而上的升迁制度,给予充分升迁的机会。同时要做到人事公开、公正而合理,使员工对工作的神圣性有较正确的体会,且有助基层员工工作精神的改善,激起向上奋发的精神。(4)运作绩效考核。考核是升迁的依据,也是薪酬订定的标准,因此考核贵在公平合理。不合理的考核制度,必然影响员工的工作精神。因此考核的方法与结果,必须要使被考核人了解,以作为员工自我改进的依据。并聘请专家担任考核设计以及进行考核后与员工会谈的工作,以消除员工对考核的疑虑。这样使员工积极的配合,使考核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