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
研究的出发点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和跨国公司的高速发展。由资本流动对国际资源的配置的影响,在注重资本流动的同时,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区位选择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
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区位特定优势三者结合决定了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较是否具有对外投资的优势,或者可以通过出口、技术转移来开拓该优势。
理论的具体内容:
• 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 内部化优势是指,将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的能力。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 区位特定优势,是投资的充分条件,包括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情况、市场的条件与需求状况、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的各种政策,等等。
由于上述三个优势的动态变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该国与外部资本的流动也会发生净流入、流入流出并存、净流出等若干阶段,不同阶段资本的流动对于经济发展有不同的作用。
3、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评价:该理论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解释了新的经济现象。但该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前人理论的综合与折衷,没有重要的理论突破。当然,这并不防碍该理论在政策上的重要性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