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目的在于与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
(2)强调“货币价格”,即每单位商品、服务用货币数量标出的价格,是要说明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
(3)强调“总水平”,说明要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某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
(4)关于“持续上涨”,是强调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势。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度量通货膨胀程度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有三个: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deflator)。
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是指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由于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这个指数在检验通货膨胀效应方面有其他指标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2.批发物价指数
是指反映全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以批发物价指数度量通货膨胀,可以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进而能够判断其对最终进入流通的零售商品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即使存在过度需求,这个指标的波动幅度也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
3.国民生产总值冲减指数
或称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是一个能综合反映物价水准变动情况的指标。它是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名义值化为实际值所使用的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指标之一。
此外,还有核心价格指数。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一般认为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是最大的,而这两者价格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所以,人们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指数,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