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本质和创新能力是两个既相关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对创新本质的认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指明方向。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创新本质的内在要求。在职研究生考试网?由创新本质可知,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就是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和方法创新能力。
一、不同层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差别培养
研究生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层次差别,对于两者的创新能力要求也有所差别。在国外,硕士只是一个过渡学位,硕士毕业生要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要么毕业后在相关行业就业,成为非学术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博士教育的责任,博士毕业生将成为所在学科领域未来的学者、学术和研发的骨干力量。在国内,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与国外类似,即都要求原创性理论创新,但国内对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要高于国外。总的来说,硕士研究生阶段总体上处于向学科前沿过渡的阶段,硕士研究生对前沿理论与最新方法、最新技能的吸纳比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更重要,一般谈不上在前沿领域获得突破。硕士研究生虽然也适当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但其性质总体上是技术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或思想性的。与此不同,博士研究生阶段虽然依旧包括较为系统的关于前沿知识的传授环节,但其标志性工作是对前沿性问题的探索与研究,这种探索不应只停留在技术性水平上,而应提高到理论、方法乃至学术思想的高度。与这些学位等级相应的创新能力要求,理应有所不同。由上可知,博士研究生要着重培养其原创性理论和方法理论创新能力;硕士研究生着重培养其应用理论创新能力和方法应用创新能力。
二、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思想史、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工业工程等领域研究较少。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其次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对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且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上很好地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系统论与管理问题相结合方面,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一直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等传统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解决新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问题时,得到了检验和新的发展。
从学科的本质特征来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应当突出如下方面:(1)有能力开发新的管理科学(广义)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的人才。(2)能够熟练应用管理科学与决策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到各个管理领域的人才。(3)能够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对各类操作层面的工作进行研究,提出操作规范的人才。(4)依据管理领域信息流程的共性特征,在相对通用的软件平台上开发专用信息管理平台的人才。(5)能够熟练剖析管理领域的信息流程、进而规范信息流程,并在新的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信息管理的人才。(6)熟悉某类技术,并具有围绕这类技术进行预测、评估,组织开发并使之付诸实施的技术管理人才,也就是对技术要素及其相关因素实施全过程管理的人才。(7)熟悉某类工程,具有对该类工程从主项、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才;(8)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新生专业的建设与管理人才。
由上可知,应用理论、方法(技术)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专业发展的主流。因此,我们根据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定位结合管理科学与方法专业的特点,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创新能力创新--应用理论创新能力和应用方法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