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下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主楼A322学术报告厅召开庆祝贺仁睦老师荣获“顾毓琇电机工程奖”暨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座谈会,杨勇平校长、刘吉臻院士、杨奇逊院士、王增平副校长、毕天姝副校长、李成榕教授、肖湘宁教授、李庚银教授以及贺老师学生代表等27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徐衍会副院长主持。
首先,毕天姝副校长作了关于贺仁睦老师荣获2021年“顾毓琇电机工程奖”的主题发言,从贺老师的学术成就、对电气学科发展的贡献、研究生培养情况、对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贺老师在负荷建模领域深耕 30 年,在低频振荡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6 项,成为华电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电力系统方向的标志性人物,培养了 29 名博士研究生,114 名硕士研究生,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和研究等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实现了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贺老师作为当时申请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答辩人,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贺老师“顾毓琇电机工程奖”提名人刘吉臻院士首先对她获奖表示祝贺。刘院士指出:顾毓琇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奠基人,很多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都是他的学生;顾毓琇奖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IEEE PES联合创办,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贺老师能获此殊荣,表明她的学术成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能够获得顾毓琇奖也是我们华北电力大学的光荣,所以今天举办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贺老师曾任国家电力公司智能保护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电气学科实验室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贺老师为学科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贺老师为人师表,学问做的好,做人也十分正派,堪称楷模;祝愿贺仁睦老师和魏孝铭老师永葆青春,继续为学校电气学科发展发光发热。
贺老师“顾毓琇电机工程奖”推荐人杨奇逊院士在讲话中指出:贺老师的最大特点就是学术上敢于讲真话,不怕因此得罪人,她在我校申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贺老师获得顾毓琇奖实至名归,对她表示衷心的祝贺。
韩民晓教授作为贺老师的学生代表发言,对贺老师多年来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诲表示衷心感谢,代表全体学生对贺老师荣获“顾毓琇电机工程奖”表示热烈祝贺,后续我们将深入研究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行为特征,为祖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顾毓琇电机工程奖”获得者贺仁睦老师发表获奖感言。首先,贺老师对学校给予自己申报顾毓琇奖的机会表示了感谢;她觉得自己在负荷建模工作方面取得进展的三个关键因素:一是研制了负荷特性记录装置,实测获得了大量电网负荷动态特性数据;二是对负荷模型理论方面的研究,包括用支持向量基来分析负荷模型的空间维度;三是东北电网500kV人工三相短路的大扰动试验,为验证负荷模型有效性提供了契机。贺老师对教育教学模式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觉得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让学生多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杨勇平校长代表学校,也代表周书记,向贺老师能够获得华北电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顾毓琇奖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既是贺老师的荣誉,也是我们华电的光荣。杨校长从贺老师爱校如家,求真务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杨校长回顾了当年贺老师给他讲法语课的情景,贺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令人印象深刻。贺老师自1992年开始,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在华电历史上取得了很多个“第一”,是第一个取得瑞士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主持了我校第一个“973计划”项目课题、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2005年她与李成榕等老师一起申请获批了我校第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贺老师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华电全体师生学习。
会议第二阶段为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座谈,王增平副校长首先发言。王校长指出,顾毓琇奖都是奖励给在电力行业做出突出贡献,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威望的、鼎鼎有名的大专家。贺老师之所以能获得这个奖,一是贺老师求真务实、孜孜不倦地在做真学问,研究真问题;二是她三十年持之以恒围绕着电力系统稳定,特别是负荷建模这个领域扎实开展研究。我校电气学科从拿到学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到后来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气学科评估为A,这是一代又一代像贺老师这样的电气学科人多年奋斗的结果。学院的年轻同志要向老一辈同志学习,去除浮躁的心态,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李成榕教授、肖湘宁教授、李庚银教授依次发表了自己对电气学科发展的观点,就我校如何保持电气工学科的高水平发展、如何凝练好科研方向、如何助推青年人才成长,进行了充分研讨和谋划。
最后,刘吉臻院士发表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在“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形势下,电气学科怎么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十四五期间电力领域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气学科围绕十四五规划,在高端人才引进上加大力度,特别是优秀年轻人的引进方面,应该多把像当年贺老师这样的海外名校博士吸引回国,为我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积蓄力量。
注:本文文字及图片均转载自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