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职研究生网讯:首都南五环外,北京印刷学院,全国印刷行业唯一专业高校。每当经过校园里那座毕昇雕像,29岁的徐英杰总会有一种自豪感。毕昇是印刷业的“老祖宗”,以活字印刷推进了中华文明进程。如今,徐英杰所在团队的工作,也将改变印刷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8年前,徐英杰进入北京印刷学院,师从魏先福教授,研发水性油墨。与传统的溶剂型油墨相比,水性油墨使用的溶剂是水,而不是有机溶剂,既减少了有机溶剂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杜绝了重金属残留,特别适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包装印刷品,在世界范围内也属行业前沿。 2010年,该项目完成产品中试,面临产业化。“如果不产业化,这项2004年起步研究的科技成果,就不能发挥其效益。”魏先福教授说。这一年,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高校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当年8月,北京印刷学院抓住契机,成立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平台上,科技与资本对接。北京印刷学院将项目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社会企业现金投资,一个专为水性油墨产业化的新公司成立了,并大胆尝试了股权激励。 也是在2010年,徐英杰毕业留校工作。魏先福发现,科研项目产业化,与企业合作,需要一个“项目经理”,徐英杰成了最合适人选。从撰写论文、辅助教授教学的实习指导老师,徐英杰转身成为一名成果转化业务经理人。审批、注册、选址、厂房建设,他要参与;科技成果实际落地,应用生产,他要联络统筹;与上下游企业的对接,他要跟踪……这是一项一头连着学校、实验室,一头连着工厂、市场的工作,徐英杰在导师指导下,干得不亦乐乎。 可是,忙碌工作之余,徐英杰也有些茫然。在现有的高校人事体系中,只有三类岗位:教师岗、管理岗、工勤辅助岗。作为一名“项目经理”,他的岗位属于管理岗,这无法满足徐英杰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计划,而教师岗位的职称评定又有严格的授课工作量、论文发表量等要求。 “我的工作不算科研吗?”抛开项目管理岗位未来不能评教授、副教授的发展路径差别暂不考虑,徐英杰感慨的是,产业化也是科研的一部分,岂能如此边缘化?“我感觉,科研项目走出实验室,只是完成了40%的工作,转化落地还有60%的工作要做,而且工艺应用的每一步,都可能反过来继续推动科研深化。” 变化伴随改革而来。2014年,北京出台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的十条新政策,其中鼓励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以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绩效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可列入中关村人才改革试点范围,参评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还不占用高校原有名额。 搞“转化”也是一条康庄大道了!今年,北京印刷学院在新聘期中正式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岗位。徐英杰觉得眼前一下子豁然开朗,他可以专心“产业化”了。上一周,徐英杰刚陪同项目组的黄蓓青教授到福建泉州一企业考察新油墨的上线试印刷生产。下一周,他们又要去上海对接另一家企业。黄蓓青教授说,避免科技与市场的脱节,需要这样“两头通”的岗位。 今年年底,“环保型纯水包装印刷油墨”将正式规模化生产。北京印刷学院的大门口,一座新大楼正在建设,这是学院未来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平台。更多的“水性油墨”和更多的徐英杰必将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