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省“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在长安大学举行。校党委书记杜向民、校长马建,副校长刘伯权、沙爱民、赵祥模、贺拴海出席会议,来自世界13个国家和地区,从213位报名者中遴选出来的51位优秀青年学者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会议。会议由赵祥模主持。
杜向民致欢迎辞,围绕该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前景同与会学者作了交流。他指出,大学之大就在于大师、大楼、大气和大成,长安大学始终坚持“四有”大学观。第一,大学要有大师。学校始终把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引进人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第二,大学要有大楼,即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一直把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作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引进人才的重要方面加以实施,要让本校教职工体面地生活,有尊严的工作,有梦想追求教育人生。第三,大学要有大气。长安大学所追求的大气是一种服务人民、强盛国家、复兴民族、贡献人类的宏大担当;是一种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宽宏气度,是一种追求真知、弘扬真理的浩然正气,是一种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创新之气。第四,大学要有大成,即有大成就,能够引领社会,开创未来。他介绍了长安大学“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我们的大学梦,是长大人寻梦有志、追梦有力、筑梦有行、圆梦有恒的价值指引和目标所在。杜向民希望与会的优秀青年学者加盟到长安大学,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共赴未来、共同圆梦。
马建教授作《长安大学建设与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从办学历史、发展现状、办学特色、改革举措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战略。他指出,学校公路交通类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综合实力显著,地质类学科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城乡建设类学科基础扎实、配套齐全。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建成了一批设施先进的科研平台,面向重大、重点工程和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城乡建设三大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他强调,学校正在组织实施“十三五”规划,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卓越科研提升计划”以及“卓越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等三大计划,大力推进“优化学科体系,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基础保障能力,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坚持开放办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推进内部治理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四项重点工作。马建指出,学校将一如既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希望与会青年学者增进对学校的了解,加入长安大学施展才华、成就梦想。
赵祥模在主持会议中指出,该校将秉承“工科优势突出,理科基础深厚,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繁荣”的学科布局,按照学校“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要求,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充分重视人才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积极主动为广大青年学者成就事业、绽放智慧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依靠人才引领,发挥人才的活力,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青年学者代表,美国田纳西大学助理教授董春娇、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李小鹏、国家地质调查局西北地质调查中心高永宝博士分别发言。
陕西省政府“三秦友谊奖”获得者、该校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赵亚乾,陕西省政府“三秦友谊奖”获得者、韩国籍教授张钟学,陕西省科技新星杜强博士作为该校引进的海外知名专家学者代表分别发言。
人事处处长惠记庄作《聚集天下英才,积极推进一流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柳有权作《长安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专题报告。
“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是由陕西省委、省政府主办的国际性论坛,包括陕西省主论坛和17个分论坛。论坛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立足追赶超越,建设创新型陕西的实际需要,招揽全球青年才俊来陕创新创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保障。长安大学论坛是 “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之一,由长安大学主办。论坛旨在邀请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就相关领域的前沿科技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促进与会青年学者对长安大学了解、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长安大学建功立业。
党办、校办、人事处、组织部、宣传部、发展规划处、发展研究中心、计财处、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实管处、国际处等部门负责人,公路学院、信息学院、地测学院、资源学院、建工学院、环工学院、建筑学院、材料学院等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学院教师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
12月22日,与会学者根据其所在学科分别在公路学院、信息学院、地测学院、资源学院、建工学院、环工学院、建筑学院、材料学院开展了专题报告、座谈交流及学术考察等。每一位与会学者在相关学院作了情况介绍和学术报告,与该校教师开展了座谈交流,并参观了相关实验室。公路学院组织参观了加速加载实验室、风洞实验室、交通馆、汽车试验场。信息学院组织参观了参观渭水校区长安大学大型智能车路协同试验场。地测学院组织参观了地工实验室、地质灾害模拟大厅、北斗分析中心等。在资源学院,学者们参观了教育部“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地学馆。在环工学院,学者们参观了渭水校区原位试验场。材料学院组织参观了交通馆和汽车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