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双证研究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但是还有许多地方不足,如: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微信(读研网:duyanwang)获取更多在职研究生信息。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研究生考试模式虽时有调整,但初试(入学考试)加复试的基本框架却相沿至今。从研究生招生的全过程来看,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内容、复试方式和录取方式,20多年来基本未变。
1.主要靠初试考试成绩决定录取与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模式是不科学的。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以分取人,使部分学习及人品都十分优秀,在本专业极具发展潜力及培养前途的考生,由于健康、心理等诸因素影响未能正常发挥而遭淘汰,相反那些善于考试而能力平平的考生却被..择优录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有所放松,加上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急剧增长,使得研究生报考人数直线上升。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报考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报考研究生的动机不纯,他们报考研究生不是要更好、更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而是想通过报考研究生来改变目前的处境。部分考生为应考,多年来仅学习那几门课,报考二年,三年,甚至四、五年,最后通过研究生考试。更有甚者,一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考生,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混入研究生队伍。这些现象影响了研究生招生的公正、公平。而且这类考生根基浅,知识面窄,不易带,很难有较好的培养前途。可见,这种主要靠初考成绩决定录取与否的方式,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势必影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2、以公共课为主要考试内容不利于应届本科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容易使考生产生重公共课轻专业课的倾向。现行的考试办法使很多人认为,考研究生就是考外语和政治,只要公共课过了,专业课就不成问题。有相当多的学校也因此放松了对专业课的要求,致使准备考研的应届本科生从3年级开始就放弃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转而主攻考研英语、政治及其它与考试相关的课程,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所要考试的几门功课上,对其他功课则应付了之,这严重影响了应届本科生对一些重要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研究生生源的质量。
3、专业课考试科目的多样化、考试大纲的不统一性,影响了招生单位之间富裕生源的有效调剂,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我国在研究生招生中有调剂富裕生源的政策,但由于各招生单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其考试大纲等不一致,致使这一政策难以有效执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政治、外语和部分综合课程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命题依据统一的考试大纲进行,比较规范,试题的难易程度及指标易于控制。而专业课考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命题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不同招生单位的同专业课成绩缺乏可比性,给各招生单位之间富裕生源的调剂带来了很多困难。
4、录取分数由国家统一划线,招生单位自主权小,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由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由国家统一组织,招生计划由国家统一制定,录取分数线(总分、单科)由国家统一划定,招生人数、招生规模由国家统一划定,招生单位无权降分,无权扩大招生规模,这就决定了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特点是国家宏观控制力度大,招生单位自主权小。并且,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各省市招办组织统一阅卷,这就决定了各招生单位无法控制考生成绩,有些招生单位为完成国家的招生计划,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提高业务课成绩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业务课命题普遍容易,难度小,覆盖面窄,评分标准较低。这种做法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不利于研究生选才机制的充分发挥。
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全国统考、单独考试和联考3种形式。最为普遍的是全国统考模式,共考试5门课,其中政治、外语和部分综合课程由教育部依据考试大纲统一命题,专业课则由招生单位命题。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弊端,影响了研究生生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