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学
这个世界的复杂度远超我自己的认知,这个体会来自于我十年中国股市投资的体会。
毕业参加工作半年后的某个周末,百无聊赖在大亚湾核电厂基地溜达的我,无意间走进中国银行的营业大厅。驻点的银河证券工作人员热情地打着招呼,唾沫横飞的介绍着A股,极力建议我开个证券账户。在善意帮人完成工作任务指标(A股开户数)的驱动下,我开了证券交易账户,那是2006年3月底。2006年4月1日的第一笔交易是五粮液,自此走上提高自我认知和认知世界之路。
历经十年,几乎全部业余时间自学证券投资知识的我,走过不少弯路,也可以说是中国式散户成长的样本。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动下,在认识到自己需要接受系统正规在校教育的强烈需求下,我选择了在职研究生。选择在职的原因是我还需要继续工作以保证家庭的正常生活,同时也是在保守思维的思量下,坚守工作主业之外寻求其他可能性,即守正出奇。
两年前报名时的那份忐忑,还能浮现在眼前。我不敢确定我未来2~3年的时间、精力的投入是否会如自己所愿换来自己所期待的效果,毕竟未来是未知的。这份不确定的疑虑,随着金融学课程的逐步开展,很快就消失了。转而带来的是心里的窃喜,我确信这就是我所需要的,唯一可惜的是我应该早几年参加。
此刻依然会清晰闪现人大老师在课堂上的身影,用娓娓动听、深入浅出的言语和方式道出金融学的奥义。每一位老师都是站在行业的前沿,讲解着市场目前各细分领域的最新数据与最新动态,同学们之间也开展了深入的交流。投资学谭老师对2015年股灾本质原因的讲解,使我认识到各个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与妥协。金融衍生工具何老师对港股牛熊证的分析,让我体会到期权产品的高杠杆性。回头再看《大空头》时,能体会空头们超前的、压抑的耐心,普通权益持有者的后知后觉和所付出的惨重的代价。公司财务向老师对前海人寿的举牌逻辑和其背后财务报表的不同记账方式的差异做了详细分析,对格力电器的财务做了详细解读,让我体会到财务报表与我个人体检表的异同。可能最直观的是格力电器股价今年来近乎翻倍的走势。
两年的时光,似白驹过隙,来不及仔细品味已行至尾声。在这里在老师们的授业解惑和同学们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我在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着自己对资本市场的认知。这些进步在证券账户有着直观的体现,我想要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论证,他们之前的相关性一定是正相关的。两年的咬牙坚持,两年的打鸡血般的拼搏,换来了知识结构体系的重组,也换来了自我认知的飞跃。
谢谢老师们,谢谢同窗的同学们,在这里我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