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建设,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021年7月26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授牌及接诉即办条例调研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举行。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教授主持。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王荣梅对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她表示,通过授牌,把人民大学法学院正式确定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把全过程民主做得更扎实、更深入;同时,本次调研重点针对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展开。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张清副主任与王轶副校长共同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揭牌。
王轶副校长表示,人大法学院将认真履行使命,按照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和要求,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聚民智和专业优势,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及时有力到位的法治保障。
在座谈交流阶段,法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杜焕芳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回应公众诉求,推进公共服务,对于北京四个中心的建设意义重大。法学院在接受授牌后,将发挥积极作用,为基层立法联系做出应有的贡献。法学院副院长王旭表示,结合北京的战略地位来看,基层联系点对于走好全过程民主“最后一公里”非常重要,这是超越选举民主非常重要的一个尝试,有利于点对点的汇聚民智、民意,让民主生活流动起来。
在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调研环节,与会专家针对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发表了看法。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结合接诉即办的内涵和外延、条例的定位、数据治理的位置、绩效评价、治理和法律的关系等发表了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法学院冯玉军教授重点分析了接诉即办的内涵、章节的平衡等,从逻辑体系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对接诉即办条例提出了建议。中国人民大学纠纷解决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肖建国教授提出,在条例已有机制的基础上,应构建更完善的程序机制,例如职责或者管辖异议的机制等,以便更好的解决诉求。法学院李奋飞教授谈到了情节恶劣与情节严重的区分,并对可能构成违法犯罪的情况做了说明。王旭教授对接诉即办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法律保留、分级协调、考核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法学院彭小龙副教授重点提出了对于接诉即办中“诉”和“即办”的范围框定问题,并对主动治理、考核等提出了建议。杜焕芳教授针对派单目录、派单审核机制和异议机制以及涉外的情况等提出了建议。
张清副主任在讲话中对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了期望,希望联系点真正成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提高立法质量,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基地和样板。他指出,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地位高、专业人才众多,相信可以为联系点提供很好的支撑。下一步希望联系点能为新型领域地方性立法等提供法学理论支持,也欢迎联系点的专家围绕地方性立法,结合研究课题和方向展开调研,未来双方还可以在学生实习等方面开展合作。
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还有市人大常委会武星华、法制办综合处处长赵家如、法规三处处长王庆翔、法规三处三级调研员洪红、法规三处四级调研员赵晓琦、法规三处田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圣平教授、法学院学科规划办主任路磊等。
注:本文文字及图片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