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
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四、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新闻与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 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新闻与传播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与新闻与传播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七、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培养方案
学位区别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与新闻与传播学学术性学位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各有侧重,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需要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区别 | 新闻与传播学硕士 | 新闻与传播硕士(MJC) |
培养模式 | 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 | 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
培养方式 | 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 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
课程设置 | 以基础理论学科为主。减少必修课程,开设门类齐全的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适当增大实验类学分(比如10-15学分),以学术研究业绩作为评估学生成绩的重要尺度。 | 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 |
考试科目 | 初试 政治、英语一、新闻与传播史论、新闻传播实务 | 初试 考察政治、英语一或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录取标准 | 要以录取优秀的具备科研能力的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很高,复试重点对专业课知识及理论进行考察 | 主要以录取具备职业化素质的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偏低,复试重点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尤其重点对职业背景进行考察。 |
导师制度 | 单导师制度 | 双导师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