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北大校长林建华在讲话中将“鸿鹄”的“鹄”念成“hao”,这引起了广泛关注。5日,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致歉信。 对于自己的错误,林建华表示,“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发错音念错字工作生活中并不少见,于沟通和信息传播并无大碍,至多反映了一个文字修养的高下,因而多是一笑而了之。而像北大校长因讲话念错字,在网络上酿成公共事件却是少见的。很明显,舆论的“莫名惊诧”,恐怕还是冲着北大名校和名校校长的“名头”来的。
北大历史悠久,大师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北大校长更是群伦领袖,人文素养自不是寻常人可比。正因如此,北大校长念错字,在固有印象中便是不可理解、难以原谅的低级错误,让人跌破眼镜。甚至因此觉得素质的缺陷,让校长之任是否称职充满怀疑。
理性地看,一个人的文字水平乃至人文修养的高下,并不必然决定着当校长是否称职,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校长能治校,为学生学习和教授学术研究创造条件、服好务,有所作为,瑕不掩瑜,文字水平乃至讲话水平差一点,也不失一个好校长的标准,因此而质疑自然有违理性,况且人无完人,也有缺点与不足,须予理解与包容。
然而,作为北大校长不擅文字、短于人文,又不免令人遗憾。某种程度来说名校校长其素养代表的不只是个人,还有高校及内在的教育导向。一段时期以来,高校不重视人文教育,教育知识化、学术功利化多有诟病,这些问题难以让人不与校长念错字联系起来。此番校长致歉,有直面错误的勇气固然值得肯定,不过简单把念错字归咎于基础教育不完整、不系统,甚至言下之意归咎于工科理学学生之短,未必不是失之偏颇。知名科学家中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擅于文字的不胜枚举,他们这方面的修养并非都来自基础教育,而是重视自身人文修养的积累和养成,功夫都在教育之外。
“北大校长念错字”要的不只是致歉。知其不足与短板,努力加强这方面的修养,避免类似的尴尬再发生,只是一个方面,而作为校长或许还应有注重大学人文教育的责任担当,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育才与育人的全面发展,无论谁任校长恐怕都需要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倡导和培育大学重人文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