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虽然从微观上通过价格波动,供应和需求经常处于均衡状态,不会买不到东西,也不会卖不掉东西,但是如果家庭的储蓄不等于社会的投资,全社会在总量上发生供需的不均衡,于是发生萧条或者过热。此时价格起不到均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作用,要靠市场之外的力量,就是政府。这是凯恩斯在二次大战以后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1929年在美国爆发了后来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将近十年的萧条损失的财富相当于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大家不懂凯恩斯学说,执行了不少倒行逆施的政策,否则情况不至于如此严重。现在类似于1929年的大萧条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但是别的危险仍然存在着),因为世界各国都用凯恩斯理论作为宏观经济调整的指导。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实用价值、最成熟、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门学问。它既非常深奥,又平白易懂,就看我们怎么学。一个人不学经济学也能懂一般的经济规律,比如说物以稀为贵,这就是经济学。但是学过经济学就懂得更深刻,问题看得更透。而且能够用经济学的规律来解释世界,判断事物的是非,估计局势的发展。我们还能够发现,由于古人不懂经济学,人类的发展大大地延误了,而且至今类似的错误还一犯再犯。可见普及经济学知识有多么重要。
经济学又有助于我们懂得人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处理好和周围人群的关系,懂得个人的社会责任。学好经济学不但自己享受人生,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享受人生;懂得怎样赚钱,怎样花钱,要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但是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同样是学,学得深,学得浅,大不一样。小学生读孔子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和成年人读的感受完全不同。一方面透彻的理解需要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样年龄的人,有的显得肤浅,有的比较深刻,差别就在能不能思考。
青少年是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的一群人。他们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他们观察社会,学习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可是现在的学校里并没有很好的关于人生观和正确认识社会关系的课程。教育部门不是不想,而是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讨论怎样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生观。我认为学经济学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