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的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在社会上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甚至经历过2003年的“冰点时期”。但正如“中国行政管理学之父”夏书章教授所言,“MPA不仅是一个学位问题,而是提高未来公共管理人员素质的问题”,“评价一个新生事物,一定要全面、客观。不能人云亦云”。在2003年MPA的报名人数降到历史最低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说,中国的MPA“起码还可以走100年”。
MPA的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的确面临过一些困难。MPA在发展初期,学费普遍在3万~3.5万元之间,加上学习期间的差旅、食宿等费用,2~3年的学费一般在5万元左右;在就读MPA过程中,还存在着学习时间的安排问题,在职学习占用大部分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让公务员很难接受;在现行的公务员人事制度中,主要还是以学历为考察标准,这让只有硕士学位、没有学历的MPA面临着硕士地位能否被承认的困惑。
这些困难,曾制约着MPA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国家人事部下发相关文件指出,要重视MPA教育并为之提供政策的支持。要求“公务员所在单位应对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公务员给予学习时间保障,可在公务员年休假基础上再增加2周左右的时间让其参加学校的集中面授。”“公务员所在单位在其取得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后,可对其学习费用给予支持。”这些政策解决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费用的问题。
学习时间和费用这类实际问题得到解决,2004年MPA的报名人数激增,此后,随着培养院校的不断增多,报考人数呈逐年增长的势头。2007年10月参加MPA专业学位联考的考生破纪录地达到了22875名,其中以工作经验满3年的年轻公务员为主。
事实上,不论是从专家预测来看,还是从现实发展的数据来看,MPA展现的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前景。可以推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MPA人才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甚至不亚于MBA(工商管理硕士)和J.M(法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