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天津大学获2016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2016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结果近日公布,共评选出41项成果,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2项。我校申报项目《“蓄内融外,协同互激”,动力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荣获二等奖,继2014年首届评选荣获一等奖后我校再次获得这一奖项。
在本届评选中,我校机械学院的申报项目《“蓄内融外,协同互激”,动力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针对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了“蓄内融外”的培养理念,实现“内外兼修”的培养目标,并在实践中构建“协同互激”的创新培养体系,培养“知行合一”的专业人才。成果在网络评议、复评答辩中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荣获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自2009年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针对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出现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依托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三个一级学科之间互有渗透、相互关联、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资源,整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资源、产学研联盟的产业资源和引智基地的国际资源,提出“蓄内融外”的培养理念。“蓄内”,即根据三个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学科资源、科研资源,吸收营养,储备知识,练好内功,解决研究生基础不足的问题;“融外”,即汇聚校外国际资源、产业资源,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满足能源动力行业发展的需要,解决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最终解决专业创新力的问题,达到“内外兼修”的培养目标。
依据“蓄内融外”的培养理念,机械学院在实践中利用“四种资源”,开展“四个协同”,提升“三种素质”,系统构建“协同互激”的创新培养模式。利用“四种资源”即依托学科资源、科研资源、产业资源和国际资源;开展“四个协同”即构建“基础+实践”协同的课程体系、“学校+企业”协同的实践平台、“国内+国外”协同的培养模式、“项目+人才”协同的专业创新平台,以激发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人才培养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热情,最终培养出具备“宽基础、强专业、勇创新”三种素质的“知行合一”的人才。
在这一培养模式下,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生在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近5年毕业的学生中约有80%的毕业生进入国有大型企业和知名外企工作。
内外协同培养模式下,动力工程领域实践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目前,机械学院建立了校内、校外及海外多层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21个,促进了校企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与潍柴动力共建的实践基地获得2014年首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荣誉称号,并应邀在第九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做大会报告。2015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天津大学作为首批入选的28个全国示范性实践基地单位之一参会;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会议特邀企业代表作大会报告,介绍潍柴与天津大学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及联合培养的经验。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专程来函调研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校企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并向外推广。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于2014年设立,奖励在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在2014年首届评选中我校申报项目《天津大学研究生“3I·4C”分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一等奖。作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自设立起就备受关注和重视。2016年被纳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以上就是天津大学获2016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的相关情况,还有其他问题想要了解的,可直接联系我们的在线老师,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