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综合性大学旅游在职研究生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30%,专科学校50%,两年后这两个数据可能还将分别降到10%和30%。”日前,2018年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有专家认为,旅游行业供需关系严重不对称的问题,并建议高校改变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不同的改革发展原则,分层分类培养人才。
旅游管理行业历来存在“双低”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江金波告诉记者,旅游管理这个行业历来存在“双低”(行业认同比较低、在职研究生专业就业率比较低)的现象。他在长期以来与企业的互动以及校友的反馈中得知,综合性大学、一般性大学的话,旅游在职研究生专业就业率大概30%左右;旅游专科学校稍高,达50%左右。“两年之后人才的流失也很明显,上述数据将分别会降到10%和30%,这是令人遗憾的。”
提及供需矛盾的原因,江金波介绍,长期以来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尤其是重点院校和双一流大学,更倾向于理论人才的培养。“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弱点,也是今后要加强要发展的内容。”
建议培养人才要分层分类
“我们高校要反思的是不要培养普通的大规模的同一类人才,而是要分层分类培养,这也就赋予了不同的旅游在职研究生专业和不同院校之间不同的改革发展原则。” 江金波告诉记者:“很多专业的发展都在实践之后,这是规律。因为专业是配合实践需要的。因此我们要反思如何推进与企业的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据悉,旅游在职研究生专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学科归属来说,旅游管理专业目前还是属于管理类,从专业归属来看,已经是独立专业。旅游管理类下面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管理、旅游教育与服务4个专业。江金波说:“有新的专业隶属,从学科发展来说是一大贡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相关文章推荐】
清华大学女硕士考取CFA,却放弃高薪进军早教业
2018年如何在非全日制研究生分数线的边缘成功调剂?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工作